水量。
只要有基本的造船能力和合适的材料,致远级就可以通过加高露天甲板船舷加装木板的办法成为一艘拥有两层火炮甲板和一层露天甲板的战列舰,它的火炮会达到八十四门,只不过它的新加装的防御力不如纯粹的战列舰,只不过这仅仅是伤亡率的问题。
致远级唯一的缺憾就是造价,与一艘三级战列舰平齐,但它却能做到三级战列舰不能做的事,也因为高造价,所以诞生了美洲级重巡航舰。
美洲级巡航舰采用的是致远级的外形和战术原则,但是没有再对标一级战列舰,而是对标的最低的六十四炮战列舰,它的速度更快,自持力也更强,火力也与致远级一样凶悍,只不过就是防御力不行,如果改装成战列舰,加入海军决战,肯定会很惨烈,但美洲级的建造成本就比较低,也是被需要规模的帝国海军可以接受。
当然,改革进行的很彻底,海军也逐渐做出了妥协,最重要的就是减少战列舰数量,规定拥有两层及以上火炮甲板的战列舰数量维持在四十艘,当然,这只是和平时期的编制问题,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帝国海军参与欧洲战事增多,最多时候海军战列舰达到了七十五艘。
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海军为了增强战斗力,选择减少等级,提高火力的办法,原本的六十八艘战列舰中,一百门火炮以上的一级战列舰,九十到一百门火炮的二级战列舰,七十四炮战列舰和六十四炮战列舰都有,改革之后,二级战列舰最先被取消,因为海军发现这类战列舰建造成本相当高接近于一级战列舰,而在战斗力上无法对三级战列舰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欧洲出现的一些拥有三层火炮甲板的,火炮数量在八十门以上的三级战列舰。
六十四门火炮的战列舰也被取消,对七十四炮战列舰进行改装,新建的战列舰要求必须全部三层火炮甲板,火炮数量提升到八十二门以上。
由此帝国海军主力战舰实际就两种,一种是一级战列舰,除了万岁号,全部是三层甲板战列舰,火炮数量在一百零六到一百一十二之间,第二种就是三层火炮甲板的三级战列舰,火炮数量在八十二到八十八之间。这样改革之后,一级战列舰能对所有欧洲战舰形成优势,而三级战列舰可以对欧洲一二级战列舰之外的战舰形成优势,而且拥有和一二级战列舰作战的能力。
这实际上就是体现了海军的建军原则,精益求精,追求单舰作战能力,而不是追求数量。虽然这与海军历史相悖,一般来说,海军强国会追求数量而非质量,而弱国才会追求质量,因为他们无法获得数量。
但这就是帝国的实情,因为在世界上大部分水域帝国都没有对手,所以要减少海军主力舰规模,降低军费开支,而在用的着主力舰的欧洲海域,帝国总是可以找到盟友,因此往往十几艘二十艘的战舰加入就可以获得改变战局的能力,更何况帝国海军还有封存主力舰的传统,又有致远级和美洲级两种特殊战舰,可以在战时大量扩充主力战舰规模。
最重要的是,帝国在欧洲地区的海军作战,往往不动则已,一击必杀的原则,只要参战就要尽快的解决对手,而不是在一场一场的海上消耗战中消耗实力,而海军战舰火力猛还跑得快,就是能做到这一切的最大的依仗,而随着蒸汽动力使用,帝国海军的作战能力更是会提升一个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