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丝来自硫化物的臭味儿,若是大量民众迁移那里定居,普通人的难受力不比民兵,他们会怨声载道,对农庄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必须在矿场附近找一块场地盖房子,还要在定居点周围开垦土地,虽然已经是八月份,突击种些速成的蔬菜也有巨大积极意义。”
杨明志对萨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非常放心,此二人当日下午就令鲶鱼村的机关人员和全体共青团员,带着工具南下测量去了。
针对矿场周边区域的土地勘测工作在八月十一日展开,一支有二十人组成的队伍负责该区域的工作。
队伍人数少工作量可是巨大,要在矿场附近的区域找到一片合适的区域大规模兴建驻扎,地区选址至关重要。土壤不能过于泥泞,周遭必须有足够的树木,定居点落成后,附近的区域能够开垦大量农田。
要在南部找到能符合以上几个标准的地方,真是个麻烦事。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这支队伍更像是地质考察队,借着定居点选址任务,顺便被沼泽地南方的地质水文勘探一番,因为当战争胜利后,这些数据资料对战后重建非常总要。
领队的男人是土生土长的鲶鱼村村民,他姓安东诺夫,一个过于常见的姓氏。他是领队又是向导,其麾下队员却是一群年轻面孔。
战争爆发初期,大量共青团员和大学生,奉命渗透到沦陷区,帮助当地游击队展开行动。
渗透到沼泽地的年轻的共青团员们,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组织,接着全部分配了非战斗岗位。很多人安排在组织机关,作为游击共和国行政方面的人员。又有一部分,根据其所学的才能,分配到化学实验室、兵工厂甚至化肥厂这类重要部门。
队伍里有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从莫斯科来,大学所学内容是化学。他们一直在化学实验室工作,整天调配危险的药剂,甚至是配置水合肼。
化学实验室一直在鲶鱼村,这两位年轻人被借调到南下的考察队,以利用其化学方面的知识,来判断考察区域内的土壤结构。其实要做这类工作,农林专业的大学生是最合适的,介于游击共和国根本没有这种人才,不得已化学口派人客串一下。
除却这两位专业人员,老牌的随军记者别尔斯基,再度奉命出马。
针对南方的考察,属矿场区最甚。考察队必须在两三天内找出一个合适的地方以大兴土木,别尔斯基也必须写出文章,贴在各集体农庄的报烂上。
矿场区考察队在下午五点,才陆续抵达鲶鱼村,大家要在这里住上一夜,次日天亮后,扛着器材南下。
直到这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未来的考察工作,这支人数区区二十人的考察队,将为未来戈梅利地区的工业发展立下大功!
清晨的曙光来的很早,八月十一日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或许新的降雨正在赶来的路上,至少在可见的未来,天气一片大好。
“八月九月,一旦下雨总是会持续多日。我们必须早点找到目标,必须快点把房子建好,否则就麻烦了。”队长安东诺夫吃早饭的时候,还在向他的队员们嘟囔,这番话也实实在在的加深了队伍的紧张情绪。
紧张也是一种动力,尤其是对于队伍里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队里年轻的共青团员,他们敬佩在前线作战的勇士,对于自己在后方安稳的工作,总有一种莫名的愧疚,如今得到一个重大任务,必须出色的完成。
吃罢饭,全队抵达鲶鱼村火车站。
每天早晨蒸汽车头都会拉着空载车厢驶向南方,以拉回连夜生产的污浊氨水。将所有装满氨水的铁桶拉回后,火车直接开到矿场区,拉满矿石后直接开到铁匠村。
徒步走到矿场区将浪费两个小时,乘坐火车却只有区区半小时。全队扛着数量不多的工具坐上了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