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而是围绕已经死亡的星体旋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了里程碑式进展。
科学家在太阳系外部发现了一个和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其行星编号为155,是太阳系外最小的行星。其半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75倍。距恒星300万千米(0021天文单位)。
这个行星的轨道周期为194天。其轨道大小只有太阳系水星轨道的十分之一。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所在的星系名为gliese876。它围绕一颗名gliese876的恒星运行。
板块构造巨大的板块运动组成地球的固体外壳是造成地震、火山和其他地质学事件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它们已经支配了地球的地质学历史。地球是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板块构造的行星,相关人员提出,这种运动是生命进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哈佛大学的行星科学家黛安娜·巴伦西亚和她的同事们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预言,超级类地行星它们的体积是地球的1到10倍拥有板块构造将会满足它们维持生命的一个需要。
继续阅读
巴伦西亚是这篇论文的作者,她告诉hyso
g网说:“一些超级类地行星可能位于它们的太阳系中的‘可居住带’内,这意味着它们与母星之间的距离正适合『液』态水存在,因此也适合生命存在。最终,只有这些行星的热和化学演变将决定是否它们可以居住。但是这些热和化学『性』质与板块构造的关系非常密切。”
巴伦西亚说:“我们的工作有力地指出,超级类地行星即使没有水,它们也将展现出板块构造行为。”以后他们利用美国宇航局的“类地行星探测器”方案,或者欧洲空间局的“达尔文”计划由3台望远镜组成,用来寻找类地行星,或许能验证这些结论。
他们利用详细的模型,发现了庞大的陆地行星的内部结构,巴伦西亚和她的科研组测定了与板块的厚度有关的超级类地行星的质量,和板块承受的应力值。
这些压力非常缓慢的地球地幔对流的一部分是导致板块变形和俯冲一个板块沉到另一个板块的下方的主要驱动力。
对那些比地球大得多的行星来说,这种驱动力将比地球的更大。这个科研组发现,当行星质量增加时,它的切应力会随之增加,而板块厚度会变薄。这些因素削弱了板块,导致板块俯冲发生。板块俯冲是板块构造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更大的类地行星来说,上述因素更加必不可少。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有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一定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以euge
iorive
a为主的一支团队于2005年发现超级地球,它因绕行格利泽876公转,而被命名为格利泽876d(先前已有两颗体积近似木星的类木行星在其星系中被发现)。它的质量估计有地球的七点五倍大,轨道周期相当短,只有两天左右。鉴于格利泽876d的与日距离,它高温的表面最高可到开氏650度。
2006年3月14日一批专门“猎星”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深处发现一颗和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很可能会成为找到生命新家园的钥匙。这颗行星距离太阳系9000光年,体积大概是地球的13倍,质量和海王星差不多。它围绕着一颗红矮星运行,那颗红矮星是它的“太阳”,体积比太阳小一半、温度也比太阳低很多。
起初科学家以为这只是一颗普通的类地行星,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这颗行星和地球惊人地相似,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