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三型文明(2 / 3)

形成行星。但是在我们太阳系里,不是有木星和土星这样的巨大行星吗?这可以视为三重星,同时二重星、三重星有可能有行星。但是,恒星通常有几颗行星,这一点无法确定。

Ne表示在这些行星中,具备有生命发生、进化条件的几率。要使生命产生,就必须有很多液态水。但是,如果行星离恒星太远,水就会冻结成冰;太近则会变成水蒸气。为了使生命进化,又必须拥有岩古构成的陆地。如果行星体积过大,就无法拥有这些条件。此外,还要有大气,小行星有可能因重力不足而飘走,失去大气层。而且,自转周期太长的话,不仅昼夜温差太大,强风的不断吹袭,也使生命很难产生。

Fl表示在满足这些条件的行星中,实际上有生命存在、进化演变的比例。进化必须具有DNA,这是极其复杂、巨大的化合物所产生的遗传方法,这个形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Fi表示形成生命进化到智慧的几率。细菌、树木、草是无法进化成具有智能的生物。它们没有脑神经系统,也没有成长到一定大小所必备的脊椎。拥有神经系统和脊椎的最原始的动物是鱼。

继续阅读

而鱼如果总是待在水里,一定无法进化成智慧生物。首先鱼要变成有四只脚,可以在陆地上走路,然后爬树,再学会用手指抓取东西,还要进化到直立行走。这样,脚和手分工,再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就拥有充足的智慧了。但是,过程并不一定这样顺利。有生物存在的行星相当多,但如果只有细菌、植物、贝类这些生物,那么就难产生智慧生物。

Fc表示,智慧生物能够与外界进行联系的比例。现在地球主要以电波为星际间通讯方式,但在南美亚马逊流域深处,在新几内亚的深山里,有着未开化的原始人。

他们不知道农耕和畜牧,制作铁器等金属用品的技术也很缺乏,只能使用简单的弓箭和棍棒进行狩猎。他们并非是最近才从猿人进化到人类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几十万年以前就进化了的。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足以容纳无数次变革和经验积累。因此,拥有智慧生命的星球,未必都能达到高度文明,也就未必都能与外界联系,从而使我们感知到他们的存在。

L代表的是文明的平均寿命。地球文明还不算高度发达,却已经面临核子战争和公害等问题的威胁。文明程度越高,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越大,因为推动它进步和摧毁它的力量都很大,一个意外事件就可能使文明寿终正寝。假如所有的发达文明的寿命都很短,那么如果其他星球上有发达文明,现在早就可能有灭亡了。

我们无法推算L和Fc,因此对于N的数值,科学家们有着不同意见。卡尔·萨根计算出,在银河系中,每100万个恒星里,就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存在,而且他最多推算到每10万个恒星就有一个文明星球。所以萨根人为,在特华塞奇和杰特雷特居礼Ⅰ、Ⅱ这样距离很近的恒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德雷克根据这一公式预言有4000个有交流能力的文明社会。阿西莫夫在《外星文明》一书中算出了53万个。

也有人对这个外星文明方程式提出疑义,从而否认银河系内除地球外还有发达文明。如前苏联的修克罗斯基,他认为其他星球拥有核武器,会因核战争而灭亡,因此发达文明的寿命非常短,银河系除地球外可能没有其他文明。

另一种意见是认为方程式预测值太多,不可靠。如美国天文学家麦凯尔·哈特,他认为假如银河系以内还有发达文明存在,那么它早就把银河系等殖民化了,不可能我们至今仍未发现它。这表明,银河系内除地球外没有其他文明,而银河系外可能有。

对外星文明的探索于人类来说,首先是满足一种好奇,对于未知的事物,人类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