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青城大捷(2 / 2)

”计解救汉民超过两万五千,抓回鞑子的妇孺小五千,缴获了许多牛羊和粮食。

如此大功确实足以封爵,昨天朝堂上就吵成了一锅粥,焦点当然是“红旗军”官佐的封赏。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黄汉过了年才二十岁,如此年轻被册封为伯爵离开部队来京师享受浩荡皇恩有些不妥,因为大明正是需要精兵猛将为国效力之时。

徐光启为了爱徒出班谏言,他提议可以变通,朝廷完全可以给爵位依旧放黄汉在外领兵,他还指出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之时有爵位的将领在外领兵多不胜数,这有先例可循不违背祖制。

郑国昌为了女婿也当仁不让,他出班力挺徐光启,堂而皇之举贤不避亲,跟他交好的官员也纷纷帮忙加入附议的行列。

此时孙承宗已经去了山海关,首辅大臣是周延儒,次辅是温体仁。

周延儒表态,他认为黄汉过于年轻,此时封爵为时过早,日后他再立下大功朝廷如何封赏?

除非给予爵位后就让他来京师当差,如果还留他在外领兵就不能封爵。

周延儒倒是有理说理没有针对黄汉,但是他的前提是黄汉过于年轻,这话有人不爱听。

那个人当然是比黄汉年纪还要小一个月的当今天子,崇祯认为他登基之时更年轻怎么了?

他照样在谈笑间诛灭阉党扭转了乾坤!他自认为应该是一代明君,真的有可能如先帝所言“当为尧舜”。

黄汉每一次建功立业,皇帝都有代入感,他内心里根本不介意赐爵,他认为赐爵只不过是对有功之臣的恩宠而已无伤大雅,实授官职才是权力的体现。

黄汉的“红旗军”如此能打,将来让他带一两万人马就是极限,再多恐怕不行。

孙承宗的谏言多多少少让皇帝听见去了并且记在心底,恐惧黄汉才华横溢,恐惧“红旗军”的战斗力,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体现,估摸着最后会发展到让崇祯寝食难安。

大明的效率低下,关于黄汉率领“红旗军”获得“青城大捷”该如何封赏这样的朝议非朝夕之间能够搞定,不知要扯皮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