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横刀自尽(1 / 2)

金国凤的大儿子在守城之时阵殁,坚守松山不肯投敌的麾下仅有九百余人生还,其中伤者高达一半。

还好“红旗军”准备充分,郭孝等等十几个战场救治经验丰富的医官就在塔山堡救死扶伤。

经过紧急抢救,还用上了刚刚进行临床试验的输血技术,金国凤的命终于保住了,但是这位将军肯定会失去战斗力,以后能不能站起来独立行走还得看恢复情况。

金国凤的二儿子见“红旗军”医官如此尽心尽力救父亲感激涕零,对输血续命的法术敬若神明,下定决心从今往后为“红旗军”效力。

黄沂州在祖大寿跟大明决裂之时把战线推进到了塔山堡一线,此时步兵正兵、卫所军两万几千人都在紧锣密鼓修整壕堑。

山海关骑兵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出动了,憨子亲自领兵疾驰,当天来了足六千骑,后面还有步兵一万两天内能够到达前线。

在薊镇驻扎的杨大年已经提兵一万进入山海关,他不急于赶到塔山前线,留在山海关以防不测,因为确保京畿之地不被流寇和建奴再次荼毒是既定方略

万一薊镇的长城关隘遭遇建奴攻击,薊镇留守人的五千人马及时增援的同时,杨大年驻扎在山海关的一万人马也必须及时能够赶到战场。

黄沂州何尝不知祖大寿反叛势必牵连黄家,他请兵备道孔闻诗如实上奏朝廷。

孔闻诗这个文官分得清好歹,他已经了解了前因后果,并且跟多位金国凤带回来的兵将长谈,还多次看望重伤卧床休养的金国凤。

文官毕竟心眼多,他在奏疏中淡化祖大寿变节的始末强调“红旗军”的战绩。

描述了宁远总兵官黄沂州出兵把战线往锦州方向推进四十里,完占领塔山十九座屯堡往西连接到海边笔架山,往东连接到了大兴堡西二十里的磨盘山堡。

他还大书特书“红旗军”成功接应到不肯跟随祖大寿投敌的四千余明军回归大明。

孔闻诗派遣去京师呈送奏疏的人就是金国凤的二儿子金忠邦,想必天子有可能召见他。

兄长战死,父亲重伤,这一切都是叛变投敌的祖大寿所造成,金忠邦恨祖大寿入骨,说出的话当然有利于“红旗军”。

远在京师的黄汉得到祖大寿终于成为了大汉奸的消息毫不震惊,他知道该来的终究要来,祖大寿投降建奴有利于“红旗军”从今往后整个辽西和辽南都是自己的势力范围。

以后几年,大明朝廷的辽饷再也不会养白眼狼,养那些历史上参与屠杀汉民的刽子手。

黄汉在京师做学问,每天都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课、编书忙忙碌碌,成百上千士大夫都瞧在眼里。

这时选择低调、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得到了良好体现,虽然诸多文官武将认为祖大寿变节东平侯难推其咎,但是没有人揪住不放。

不少清流士大夫还振振有词,他们避重就轻强调祖大寿反叛后,宁远兵马没有消极还不失时机把防线往东推进复土三四十里。

果然是官字两张口,上说有理,下说也有理,关键是被说之人是不是有“礼”?很明显东平侯这几个月礼数周到,太多言官愿意妥协。

崇祯皇帝在第一时间召见金忠邦细细询问了祖大寿投降的始末,为了表彰对大明忠心耿耿的金家,皇帝给予金国凤都督同知虚衘荣退,让金忠邦接替父亲的官职成为锦州参将。

如今辽西局势恶化,建奴兵马进驻锦州、松山、杏山诸城,“红旗军”成为了抵抗后金军入侵的中流砥柱。

宁前兵备道孔闻诗和辽东经略都上奏朝廷请求增加兵力增加辽饷,防止后金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红旗军”守稳辽西尚且兵力不足,此时怎么能够调入关内远赴河南、山陕打流寇?

皇帝留中了高第、孔闻诗请求增兵、增加粮饷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