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活捉刘宗敏(1 / 2)

势如破竹的流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也被抢劫到手了太多金银财宝、粮食、牲口刺激了神经,一时间忘乎所以。

黄四方收到赵十三派遣旗卫送来的情报,获知流寇大将军之一刘宗敏率领五万前锋人马往“忠义堡”方向而来。

后续人马还有十五万左右有,高迎祥亲自率领,但是由于裹挟了许多拖家带口的老百姓,跟前锋拉开的距离不低于二百里。

这时黄四方手中已经集结了“红旗军”步兵七千左右,骑兵不足八百,卫所军、团练、乡勇等等不足两万五千。

骑兵绝大多数来自于镖师,人马太少战斗力也不太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探报。

凭借三万余人马,在群众基础良好的“忠义堡”打防御战,主动拿起白蜡杆长枪参战的青壮年不会低于五万,流寇要突破防线谈何容易。

但是黄四方不满足于被动等待,而是争取把流寇阻截在外围。

他主动找已经撤退到“忠义堡”防线的刘之伦,建议两军联手设伏狠狠地给予流寇迎头痛击,让他们不敢冒进。

刘之伦正在苦恼是不是直接放弃京师南的地盘退守京城。

因为纵然他想打,奈何流寇人马太多,万一被缠住了就会面临被包围的危险。

细听了黄四方的计划后,又得知“红旗军”也组织了人马超过三万,刘之伦认为两军联手干掉刘忠敏这一支先锋部队值得一试。

锻工出身的刘宗敏三十几岁,杀人如麻极度残暴,还贪财好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历史上此人罪大恶极,打入京城后拷饷之时极度残忍,变相的把流寇推向了更多人的对立面,导致李闯贼败亡。

刘宗敏根本瞧不起明军的战斗力,知道“红旗军”远在辽东鏖战清军,自认为五万人马应该是无以匹敌,推进速度很快。

黄四方跟刘之伦的计划是“红旗军”带领乡勇步兵迎头痛击,京营骑兵运动到刘忠敏部身后断其归路,步兵侧击。

京营将士们撤退到“忠义堡”后就有了到家的感觉。

“红旗军”体系的官员热情接待,不仅仅粮食敞开供应,还尽可能海鱼罐头、鸡蛋、猪肉。

拉拢京营将士们是政治任务。

因此刘之伦带着人马来到“忠义堡”之时没有人扯皮,根本不谈耗用谁来承担,直接管吃管喝,还有酒肉定量供应。

原本就对“汉王”有感情,又得到了实惠,得知将要和“红旗军”联手干一场大仗,京营将士们顿时士气高昂。

“忠义堡”方圆一百余里“红旗军”经营多年,得知流寇渡过黄河之时就执行了坚壁清野,老百姓都携带粮食、家私赶着大牲口来到了“忠义堡”、“侯家庄”。

人数太多,这两座城堡容纳不下,只有老人、孩子、体弱的妇女可以进入城堡,青壮年男子和健壮的妇女都拿起白蜡杆长枪在依着两座城堡之间建立的营寨驻守。

刘之伦手中有一万余骑兵,两万左右步兵,他们跟黄四方的三万人马一起在“忠义堡”南八十里设伏以待,果然把冒进的刘宗敏部装了进去。

六万余明军对阵五万左右流寇,其中还有七千“红旗军”正兵,整体战斗力应该不弱于十五万流寇的老营精锐,刘宗敏这五万人马吃不消打。

超过十万人马的大战,听起来很玄乎,其实没有想象中壮观,根本没有出现打得胶着、反复冲杀的惨烈。

那是因为大多数流寇恐惧“红旗军”、仰慕“红旗军”、不介意成为“红旗军”的俘虏。

当炮声响起,四面八方红旗飘飘,喊杀声阵阵,“红旗军优待俘虏,放下武器者免死!”的口号惊天动地之时,绝大多数流寇选择了跪下投降。

刘宗敏发现形势不妙立刻带领三千老营马队逃跑,可惜明军早就掌握了具体情报,周遇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