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认为蜀王名满天下,非传言之功德。其能力我等一众老臣看在眼里,铭在心头。臣认为,今日便是蜀王正名之时!”
杜如晦的这段话一下子将父子二人都给架了起来,就连机智如李二,现在都不知道李恪究竟该怎么下来了。
说我不行?那明天整个长安能把他骂臭了。
说可以?输了怎么办?
说我要回北海?拜托,别小孩子气了好吗。你那跟说自己不行没啥区别,左右逃不脱一个‘避战王子’的名号。
下方的各种吵闹,甚至有人已经动起了手来。即使是这样,李二都没有任何反应。直到三方大佬一齐躬身请命李二,大家这才屏息凝神,观望了起来。
李二的决定究竟是什么呢?
很简单。
“蜀王,你觉着呢?”
好嘛,又是熟悉的套路。但这一次,显然蜀王不想要走老路了。
“回禀父皇!李恪愿往西南边陲,替父镇边!”
虽未从军,但骨子里的那霸气却散发到了淋漓尽致。就算是全部不同意的武将群体,现在心中都为蜀王暗暗点了赞。
这还是前奏呢,更未想到的事情还未发生。
李二深吸了一口气,轻轻点了点扶手上的龙头。那‘咚咚咚’三声轻响,好似点在每个人心间一样,随之连心脏都漏了半拍。
这,或许就是李二身为帝王的感染力了吧。
“准!”
话音刚落,都来不及所有人反应,李恪就像准备好了一样,再次拱手请示道“儿臣,有一事恳请父皇同意。”
儿子的一幕幕,今日大殿上那弱小却坚强的身形,早已深深地刻在了李二的脑海当中。现在儿要上战场了,一如自己当初时候一样。他怎可能不允呢?
差一点,就差一点,李二连问都没问就要答应。
可话到了喉咙,却哽咽了下来。
如今的自己,不同于当初的唐王李渊了。
“且说。”
“回父皇的话,儿臣望陛下特进陈宇为剑南道行军副总管,领剑南道益州大都督一职!”
好像已经坐在武将位置上一样,李恪猛地低头拜上,一个未穿铠甲的戴甲参拜,却并没有任何礼部官员敢站出来说任何不是。
此话一出,立刻又是哗然一片,连高座龙台的李二都有些坐不住了。好在他身边有人比他急切,否则现在问出这段话的人可就是陛下了。
“不知蜀王从何处听闻陈侯未死的呢?根据西南方面传来的消息,整个剑南道已经尽数沦陷。如今陈侯与他的护军将校很可能已经被俘获,或者已经遇”
“杜相,冒昧打断您不是恪的本意,但恪还是想说。恪早先听闻陈侯与杜相相交莫逆,尤其是陈侯经常跟在杜相身边,叔父、叔父地称呼着。恪还听闻,连杜相如今的体子,都是陈侯特地叮嘱专门调养的。呵呵,不知陈侯如果听到杜相现在这番言论的话,会不会后悔救你!”
说到最后那两个字的时候,李恪怒目而立,狠狠地吼了出来!
其实李恪今天之所以会如此这般,也正是陈宇给他的锦囊起了作用。当初下北海访倭国的时候陈宇并不知道后来会有这么一档子事儿。但他留下的锦囊却十分的万能。
其中一封上是这么写的。
‘殿下,若京畿出事,亦或者天子垂询,请殿下务必如实相报,从心而论。当您踏入京城的那一刻起,整个长安的眼睛一定都会聚集到,您这个新的封疆大吏身边。请一定恪守礼节,大方得体。送殿下一句诗,不论多不安,请切记借佛说。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也正是陈宇的这么一手‘借佛说’,让蜀王李恪有了自己的见解。
他不相信陈宇出事,更不相信陈宇现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