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而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寸箭一样,打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苓儿听着宁织的话,一脸疑惑,不明白宁织他们在干什么。
小姐不是要去看看都有什么吗,怎么又在这儿坐下了?
老者看着宁织问“那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呢?”
宁织道“这个啊。”
青年“姑娘不知了?”
宁织道“知道啊。”
青年没有再说什么。
宁织道“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百姓就不会听从,在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百姓就不会听从。”
老者和青年点头道“不错。”
宁织继续道“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没有背谬,立于天地之间而没有悖乱,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侍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侍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是知道人意。”
“所以君于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
“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于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听完宁织的话,老者和青年赞赏的看着宁织点头道“姑娘说的不错。”
苓儿听着他们的话,云里雾里,什么都不是很明白,她想说什么,但是见宁织一时半会不打算走了,就也安静的在旁候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