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的物质运动?我对轨道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按照这位诺奖得主的理解,电子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粒子”,只是一种特殊运动方式,这个特殊方式产生了电子的特性,比如带负电荷、自旋1/2、具有固定轨道。当这个运动受到限制,它就会改变自身特性,比如说分裂出负电荷,分裂出自旋1/2性质,分裂出轨道。
通过对轨道子的跃迁能量分布传递,可以更好地剥离出电子的物质运动效果,从而构建出电子在标准模型中的全新定位。
杜恪眯着眼睛,一边听诺奖得主的发言,一边修改3D效果图。
同时心里面是非常赞同这位诺奖得主的认知,因为对方已经涉及到物质运动这个范畴,按照杜恪自己的真空波理论阐释,电子当然是真空波的运动导致。波粒二象性本身就是物质层与能量层的交叉集合,物质与能量就像是一张细密的网,不断的交叉再分裂再交叉。
当交叉时,表现为粒子,当分裂时,表现为波。
粒子与波又再度干涉,最终结合成一个标准的粒子模型,但是具体细分开来,这种干涉又是可以一层一层剥离开,从而形成更细致的分化。
比如电子,剥离了干涉之后,就形成了自旋子、空穴子和轨道子。
故此。
杜恪认为,这位诺奖得主的发言,就很适合写进自己即将书写的《真空波》这一划时代的物理神作之中。
这样一想,他的嘴角便不自觉的翘起一点点弧线,心中颇有一种“天才英才入吾彀中”的豪迈,如今的物理学,可是他杜恪当家做主的时代。
一连八天时间,全球物理精英,都在智慧空城上不断研讨。
有时候气氛热烈的大家恨不得能载歌载舞,有时候气氛恶劣的大家恨不得拔枪互射,有时候又枯燥令人昏昏欲睡。但不管怎样,来自世界各地的两百多名物理精英,最终在杜恪的带领下,完成了对标准模型的修订。当一个相对完美的3D效果地图修改后,迅速对外发布。
《未来》、Nature、Science等顶级学术期刊,同时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这一伟大成果。
并将这一版标准模型,称之为杜版标准。
而讨论了八天的物理学精英们,最终在不知道何人的倡议下,在智慧空城的观星台长廊上,挨排排坐集体合影留恋。毫无疑问,杜恪居中C位坐着,十五位诺奖得主分列左右陪坐,其他级别的学者依次排列,只能站着没有座位。
咔嚓!
照片拍出,迅速占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
小编纷纷把这张拍摄于2029年11月15日至23日,在华夏智慧空城召开的国际物理学会议上,二十一世纪物理学家们的合影照片,与1927年10月24日至2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五次索维尔会议上,物理学家们的一张黑白合影相比较。这是两个时代,跨度一百年的比较。
老照片上,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谔、泡利、海森堡、狄拉克、居里夫人、普朗克、洛伦兹、德布罗意……二十九位科学家,群星璀璨。
新照片上,两百多名科学家,唯有杜恪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