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寺回来,简单地吃过午饭,把空调打到最喜欢的24摄氏度。
我就坐在旅馆办公桌前,拉起窗帘,扭开台灯,再摊开稿纸,凝神遐思。
我一直就有一种欲望,为已故的母亲写一些什么。
随着时间愈来愈延长,这种欲望就越来越强烈,愈来愈蓬勃,宛若气势磅礴的江水,以一泻千里的气势奔腾而来,尤其在今天,在黄寺聆听了佛爷那番高妙的讲解、洗礼之后,这种欲望更像蕴蓄了许久的火山,终于一朝寻到了爆发的突破口,骤然冲破时空,喷薄而出。
我拿起笔,往稿纸上倾泻自己的哭泣与血液,抒发浓郁的思念与感激。
飞舞笔墨的时候,母亲的笑容、母亲的言语全都在我眼前一幕一幕地闪动出鲜活的光彩。没用多长时间,文章就一气呵成。该给文章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呢?
我把写好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仿佛再次靠近了母亲,嗅到了童年的味道。
每一次回家,走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布满风尘的皮鞋,穿上布鞋。
在这个快要忘记布鞋的时代里,我不怕布鞋遮住了我身上的光辉。
穿着布鞋走在乡间小路上,悠哉游哉地凝眸四周熟透了的风景,那份惬意实在难以言传。世俗的布鞋不在世俗,城市的喧嚣全踩在脚下。
恬静的乡村走着朴素的布鞋,和谐而又优美。
四周的一切不断地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布鞋。凹凸不平的乡间小路最适合布鞋,也只有布鞋最懂得泥土的深厚。
每当穿着布鞋在路上走,母爱的馨香便宛若炊烟从记忆中的某个角落袅娜升起,淡淡的忧伤也就袭上了心头。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最高兴,虽然没有好的衣裤穿,但可以穿上母亲做的新鞋,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引得他们脸红眼馋鞋帮是黑咔叽布,脚背缀有齐整的“八”字形松紧扣,鞋底用白布滚边,大方而又漂亮。
我穿上这种鞋的感觉,就像《闪闪的红星》中穿着白底黑帮高唱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潘冬子,那个威风,那个得意,那个自豪!
谁都知道,全村只有我母亲才能做出这样结实漂亮的鞋!
一到雪后天晴的日子,草屋上融化的雪水便敲打起屋檐下的青条石,溅起朵朵雨花,如诗如画。藏在画中的母亲坐在屋檐下的阶沿上,面对着温和的太阳,为我们打布做鞋帮鞋底。
熬出粘稠的小面浆糊,先在门板上涂一层,然后贴上一层较完整的旧衣布,接着在旧衣布上涂一层浆糊,再把破布拼贴在门板上,这样贴上五六层。母亲说,如果要做鞋帮还要贴上一层黑咔叽布,做出来的鞋帮会伸展挺栝。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下午,母亲拿出针线兜,取出剪刀,小心地撕下贴在门板上已晒干的鞋料,将硬纸壳剪成的鞋样蒙上,在冬日的阳光下剪成鞋底或鞋帮……屋檐下滴落的雪水惊动不了母亲,布鞋使她神情专注安详。
那用大针扎鞋底拉麻绳发出“滋——滋——”的声音,和好听的雨声合奏,在飞针走线的画面中,一双双崭新的布鞋的针脚里注满母爱的乳汁,饱胀得如雨水滴落。
记忆中的9岁,母亲做了一个冬天的鞋。
那个寒风萧萧、飞雪飘零的晚上,母亲做好了第十三双布鞋。
我欣喜异常,灯影婆娑中接过它们,母亲说“这十三双松紧鞋,你一年穿一双,都能穿到二十三岁。以后的鞋就有你媳妇做啦。”
后来到城里读高中,见同学们一个个不是穿雪白的运动鞋,就是穿新潮的旅游鞋,或是油亮的牛皮鞋。而散发一身浓浓乡土气息的我,脚上的布鞋就很自然地鸡立鹤群。
我心里开始对布鞋厌恨,常常变着法子折磨它们。
无奈它们太结实,一双布鞋穿了一个春天一个秋天还能再穿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