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二十万平叛大军(1 / 2)

身为大宋的皇帝,他或许以前会惧怕辽国,现在则会惧怕金国,在这些强大的外敌面前,卑躬曲膝,但面对大宋本国的叛军,却是绝对不会退缩的。

东京八十万禁军,可不是吃素的,面对辽兵和金兵,或许没有什么必胜的信心,但镇压叛军,却是丝毫不惧的,前有方腊,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次,为了尽快的平叛,赵佶临时下旨,将准备派往河北燕山出任宣抚使的童枢密童贯,紧急召回京城,命其为监军,领二十万禁军前往杭州府平叛。

方腊为首的叛军,便是败在了童贯手中,因功受为楚国公,此前又率兵收复了燕山府,被改封为徐国公和豫国公,足见其有多受圣宠。

赵佶相信,只要童枢密亲自带兵去杭州走一趟,叛乱必定会很快平定,一些流民组成的叛军,再强也不会比方腊还历害吧,童枢密能平定方腊的叛乱,平定这一次的叛乱,也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张军彻底掌控了杭州之后,命人马不停蹄的攻占了周边的州县,先后攻占了越州,湖州,秀州,明州,温州,婺州,衢州,台州,睦州,苏州,常州,等,几乎横扫了整个两浙路。

不过,张军只是攻而不守,将所占之地的物资,尽数运回杭州城,征召流民修筑杭州城的城墙,加高加固。

同时征召民间懂得造船的工匠,大量的打造大船备用,作为最后的退路。

又挑选精兵强将,日夜进行操练,同时大量制造火药,制作土炸弹。

他深知,大宋朝延绝对是不会任其发展作大的,他唯一能做的,便是早做准备,尽量的拖延时间,最好拖到金兵南下,围攻开封时,才是他发展壮大的时机。

张军的异军突起,让原本刚刚平息下去的各地义军,再次的活跃了起来,到处都是起义的义军,攻占各地州县。

只是很多地方的州县,都已经被张军的大军攻占过一次,府库中的钱粮,早已经被洗劫一空了。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张军手下的义军队伍,便扩充到了二十万之众,这还是张军极力的控制之下,没有大量的征召各地流民入伍。

越是到了后面,想要加入义军队伍的人,条件也越来越严苛,必须是年轻力壮之人,才能加入义军的队伍。

原本只有二十万人口的杭州城,此时的人口暴涨到了六十万之多,除了二十万的义军队伍,还有不少的义军家属,外地进入杭州的难民。

如果说张军手下的义军,攻占了各个州县,只是劫掠各个州县的府库,抢劫一些贪官污吏,和乡绅恶霸,为富不仁者,对普通百姓,包括行商之人,却是不会去随便冒犯的。

但各地揭杆而起的义军,每到一地,为了吃饭,他们是不会顾及那些的,只要有钱有粮,都是他们抢掠的对象。

如此一来,造成的流民和难民便更多了。

很多的富人商贾,担心自已的财产安全,不得不举家迁往杭州,这也造成了杭州人满为患。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两浙路的财富,都在向着杭州聚集。

张军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对还是错,可是一想到再过一年后,整个开封城都将会被金兵洗劫一空,他心里也就没有什么不安的了。

来到这个陌生的年代,张军最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生存下去的问题,至于挽救大宋的命运,这种沉重的担子,不是他能挑的起的,也不是他现在要考虑的。

像岳飞,对大宋,对赵构,可以说是忠肝义胆吧,可最后还不是被大宋朝廷给杀害了。

在张军的心里,大宋朝不是一个可以让他效忠的朝廷,所以造大宋的反,他心里毫无压力。

之前他还想过,先造反,后投降,让朝廷招安了自己,混个一官半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等到时机成熟了,再举旗造反,自己的实力也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