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耻辱,被称为“国中之国”,宗主国丧失了对此地的行政管辖权和司法独立权。从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曾经在中国的7个港口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它们是上海(不久并入上海公共租界)、汉口、天津、九江、广州、镇江、厦门英租界。
这些在华租界都是当地开辟最早的租界或是唯一的租界,地理位置都相当优越,而且英国是最大的对华贸易国。这些在华英租界都发展为繁盛的商业贸易区域,有独立的市政机构工部局,建立警察武装。
日本在中国形成5个租界,分别为天津、重庆、汉口、苏州、杭州。法国也有汉口、上海等租界,美国本有上海虹口租界,后来与英国合并,并入公共租界。俄国、德国本也有,但都因各自国家处于变故中而逐渐丧失了租界权。
张汉卿曾在中学历史上学到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名言,从那时起就对租界怀有极强烈的愤慨。
奉系及人民党控制了中国政|府并逐渐形成了大一统的形势后,东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扩张得到抑制,现在,是考虑到驱逐这一停驻在中华民族身上的毒瘤的时候了。
在张汉卿的决心下,新成立的北京政|府以气势磅礴的勇气在1925年元旦之初发出了“收回租界、关税自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呐喊,使被压迫的中华民族为之一振,衷心拥护之一举措。北京、天津、沈阳、汉口、南昌、广州、九江、上海、南京等各大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游行,以示声援。
人民军挺进上海后,美英日法各国公使纷纷探询民国政|府的态度,并定立同盟。当此之时,各方代理人纷纷上场,不同的是,英美等国选择了较为“文明”、也较于为张汉卿所接受的“贸易开放”的立场鼓吹上海为自由港,中国政|府必须保证上海的繁荣与稳定。
这个想法比较符合张汉卿的心思,因为一鼓脑地把列强打出租界在现阶段不太现实,而即使做到了也不利于中国工业经济的恢复发展难道要再一次闭关锁国吗?只有改头换面,用后世设立“经济特区”的方式和平接收租界主权但允许外国资本家继续获利,才是正道。
只是英国人提出的“四提案”增订印刷附律、增加码头捐、交易所注册及所谓“取缔重工法案”有损中国主权,并同时打击本来就脆弱的中国民族工商业,这才为中华民国政|府所坚决反对。
谈判一年多没有进展后,英国决定于6月2日在上海纳税外人会上单独通过,这引起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上海各阶层人士的强烈反对。
同期的日本在之前与人民军、奉军的争斗中落于下风,几乎丧失了在东北除关东州、南满铁路外的部利益。重要的胶济铁路在人民军的压力下也于民国12年事实上交回,因此始终憋了一口气。因为北方人民军实在强大,东北又是奉系根本利益所在,武力已经证明为不可行,因此转换了侵略手法。
它的方法就是效仿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采用血汗工厂的方式,尽力压榨中国工人的剩余价值,其中最突出的领域就是在纺织工业。
中日甲午战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和约,准许日本在中国各口岸设立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工进行经济侵略。其它列强随之跟进,纷纷在中国各口岸设立工厂。
日本人仅在上海一地就设有23家纱厂,占上海纱厂三分之二。日本厂主对待工人非常苛刻,工人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工资每日仅一角五分,还要扣存百分之五储蓄厂中,需至工作满十年方始归还,半途辞工者储蓄金即被没收。
因为人民党控制下的产业是典型的北重南轻,这与起家在东北有关,而解放华东特别是上海后为了不引起大的波动,政策上主要是以稳定战前经济为方向,国家在民生项目、金融项目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