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汉城的条件比较困难,但是崔永建还是拿出了部分钱粮开办学校,用来教导那些朝鲜儿童。
对于开办学校,崔永建的心态是复杂的。
能够让朝鲜的儿童读上书,这无疑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而且崔永建已经意识到,朝鲜想要真正富强起来,必须要提高百姓的文化水平,这点金州军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明。
学校里能够学习的是什么?汉字,以及汉字书写的诗词文章。
其实朝鲜以前的知识分子学习的都是汉字和汉文,学堂里才不会教朝鲜文字那种低级的东西。而且朝鲜的官方文字一直都是汉字,公文往来也全都是汉字,不会汉字连当官的资格都没有。
崔永建从来就没有想过用朝鲜文字来教导朝鲜的儿童,因为他自己都认为朝鲜文字是低级的,怎么可能让那些朝鲜儿童去学习?
只是崔永建知道鲁若麟推行汉化的决心,不光要让贵族学汉字、说汉语,那些平民百姓更是鲁若麟汉化的主要目标。为此鲁若麟甚至将金州军免费上学,包吃、包衣服的那一套都拿出来了,可见推广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崔永建并没有因为推广教育有汉化朝鲜的风险就不去执行,反而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
现在他需要的是彻底改变朝鲜人贫穷、落后、愚昧的现状,至于汉化,那是几十甚至上百年之后的事情,他是顾不上,也管不了了。
崔永建知道鲁若麟占领朝鲜具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原本按照鲁若麟的计划,是准备在灭掉满清之后征战中原的。那是才是鲁若麟一直向往的地方,那里有鲁若麟一直渴望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口。
鲁若麟虽然对金州治下的百姓一视同仁,但是崔永建知道鲁若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主义者,这从他一直不懈余力的推行汉化就可以看出来。
在满清和大明还未被鲁若麟征服的前提下,金州军先拿下了朝鲜,以鲁若麟步步为营的性子,肯定会先将朝鲜经营好再向外扩张。因此各种资源也会优先向朝鲜倾斜,这样的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所以崔永建有很大的紧迫感,需要在这段时间抓紧将朝鲜的基础打起来。
当金州军将这一套在汉城推行的时候,立刻在汉城里引起了轰动。
百姓们是欣喜若狂,根本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情落到自己的头上,纷纷迫不及待的将自家子女送到金州军设立的学校里。
没错,金州军不光要求男孩子上学,女孩子一样要上学,再一次刷新了朝鲜百姓对金州军的认识。
在儒家文化圈里,重男轻女是一个普遍现象,朝鲜自然也不例外。要不是金州军要求适龄儿童都得去上学,而且的待遇确实很优厚,朝鲜百姓真不一定愿意将自家女儿送出去上学。
不过百姓都不傻,而且喜欢占小便宜,以前不让孩子读书是因为穷,没有那个能力。既然金州军免费的学校,让自家女儿去认识一些字,学一些本领也是好的,将来也能嫁个好人家。反正又不要钱,还能吃饱肚子,换一身新衣服,干嘛不去?
与普通百姓的兴奋不同,朝鲜的权贵家族得知金州军推行免费教育之后,心情犹如跌入了深渊,比死了爹娘还难受。
这些朝鲜权贵之所以能够长久保持富贵,除了出身之外,与他们垄断知识也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鲁若麟让朝鲜的平民子弟也读书,以平民子弟的数量,出人才的概率比那些权贵们高多了,以后做官再也是权贵们的特权了。
而且鲁若麟唯才是举的用人风格,注定了权贵之家们再也不可能垄断朝鲜的朝堂,衰落几乎肉眼可见。
虽然预料到了自己的未来将不再辉煌,但是这些权贵们什么都做不了,要么去适应,要么灭亡,金州军并没有给他们多余的选择。
朝鲜的学堂全都是征用的豪门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