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稳住的基本盘压上去豪赌,陛下绝不会准许!
谁最强大谁就最正确,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
贺若弼永远站在正确的一方。
他如今获封车骑将军、历阳郡公,在淮南各军之中,论地位、论威望仅次于王琳。贺若弼心里很清楚,他如今的荣宠恩遇是怎么来的。
他不似高熲、杨素等人一开始就在陛下身边打转,简在帝心。除却显赫的战功之外,更能让陛下记住他的只能是他与王琳相左的立场。
王琳在淮南经营多年,整个淮南上下都是王琳一手提拔,几乎是王琳的一言堂。为了插手淮南,北齐朝廷从孝昭皇帝开始就没少做努力,到了现在王琳依然具有相当影响力。卢潜被调到了长安,朝廷需要再扶持一个能制衡王琳的人。
还有谁能比贺若弼更加合适呢?
贺若弼若是站在王琳这边,陛下和朝廷还能需要他?
因此他此时也是不假辞色,直接怼道:“行军作战,未虑胜当先虑败,大都督是当世名将,这样的道理想必不用我告诉大都督。”
一众将领面面相觑,见气氛僵硬,赶紧出来转圜道:“好了好了,不要争了,大都督是报国心切可以理解,贺若弼所言‘稳中求进’的万全之策也没错,确实是不容忽视。咱们同为大齐臣子,都是一心为国嘛!些许不快,何足挂齿呢?”
王琳淡淡瞥了一眼这群墙头草,知道他们必定是听见了什么风声,这才敢把立场转得这么快。
李德林到庐江,除却带来了皇帝的私下训斥,更带来了王琳很快要荣升左相的消息,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颁布正式的旨意而已。
王琳一走,贺若弼就成了淮南最高的军政长官,俗话说得好,现官不如先管,你王琳就算成了左相,也不能把手再插到淮南来,满朝文武都看着呢。
有了这一层考量,原本王琳那边的人都渐渐朝贺若弼靠了过去,没靠过去的,对贺若弼说话也客气小心了许多。
王琳不屑去理会这帮墙头草,而是深深地在贺若弼脸上扎了一眼,语气冷冷道:
“克敌之要在于临事制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哪里能事事考量得那么清楚?灭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贺若弼你不是一向自诩智谋无双,想必定有高见了?”
换成平时,王琳用这种口吻,贺若弼肯定就不敢再说了,免得和他正面冲突。但今天他被王琳拱出了火气,傲气十足地一扬下巴,胸有成竹道:
“我本不欲宣扬,但既然大都督问起,我就姑且说一说……我确实设想过,如果是我来主导灭陈之战,我会怎么去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