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唐廷秘史(1 / 2)

闻言,李治与武后对视一眼,面带喜色,继续道

“寡人继位以来,接管诸多事物,命人清理宫廷典籍之时,发现一处贞观年间的隐秘典籍库,上面有道家封印,正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位仙长的痕迹,时年袁李二位先生还未远行,请来观之,竟全然不识。”

老白听到这,心里陡然兴趣大增,也许这次入宫,能有意外收获,如果是大劫遗物,那肯定是查找下一个世界的线索!

白京年坐等吃瓜,因为佛宝和三藏法师的关系,明显李治也没把他当外人,于是在他的描述下,一段大唐宫廷秘史正被娓娓道来。

在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曾安排玄奘也就是现在的三藏法师前往西方天竺求取真经,教化万民维护统治,这件事现在虽然少有提及,但也可以称得上家喻户晓。

李治自幼也是听闻过此事,大唐奇人异事多如繁星,他并没有特别关注。直到继承大统,接手大唐特务机关百骑司后,取经一事变得不再简单。

李治作为皇室成员,自幼接受的是精英教育,情报一事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接手百骑司后,第一时间命人整理过往记录典籍。

奇怪的是,当典籍整理出来发觉,贞观年间的记录自玄奘西行后变得模糊不清,很多资料甚至是空白,有文字的都变成了前言不搭后语的乱文,甚至干脆成为不能理解的鬼画符。

百骑司作为最高保密级别的情报力量,挑选的皆是忠心不二的精英,直属皇帝统管,万不可能出现这种纰漏。

而且只是中间四年时间如此,其余记录都是按照百骑司内部规定的格式,排序入档,整整齐齐,这反而更让人差异。

李治自然要彻查此事,就在彻查的过程中,发现了被道家符箓封印的密室。因为上面有着个人风格明显的标记,钦天监监守第一时间就认出是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位道长的道印。

贞观年间,袁李二位道长曾奉旨,推演大唐国运,逆天而行耗尽修为,自此二人,闭关静修,尊比国师,地位超然,连太宗皇帝也以师礼待之。

李治不敢马虎,亲赴二位道长清修的道观,请其解封。哪知二道长,到场后更加诧异,二人承认封印是二人所为,符箓一道难以作伪,只是二人全然不记得有过此事。

当下众人也不多言,只想打开密库,自然真相大白。

袁李二人用道家机关手法打开库门,门开之时玄光大亮,库内典籍在玄光中风化消散,只余一个道家玉简和一个古朴龟背。

袁李二人用道家秘法读取玉简内容,随后面色大变,直言大劫降世,自己不能多言,二人要云游四海找寻遁去生机。李治大急,哪敢让二人这般离去,忙问可有补救之法。

当时袁李二人留下一语,“大势不可逆,小势尚可为。亘古未闻事,龟背可窥劫。”言罢二人离去,自此杳无音信,不见仙踪。

李治说到这里,自己从龙榻旁暗格中拿出了一个三尺宽的龟壳,上面布满模糊的文字。

“是谶文。”李治对白京年道,随即示意白京年接过。

白京年心下暗惊,谶言是何等重要,李治竟然这般轻易交到他手里?当下有些犹豫。

反而来栖在边上冷汗直流,心说早知不带白公子来此,看来二人今日不能生离此地了。

武后见白京年无反应,干脆接过龟甲,珠玉摇曳的走下高台,自己递给了老白。

白京年只觉一股不同大殿熏香的味道,撩拨于鼻翼只见,再看去,只见武后凤目微弯,眉角上挑,面容似喜似嗔,一身凤服更显气质逼人,行走中自有风情,如画中人。

白京年看着走过来的龟甲,一时间不觉有点呆。

武后见小年轻的看呆了,也不脑,只是好笑的等着老白接龟甲。李治也没有跟年轻人吃醋的意思,反而有些得意自家皇后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