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死了,小皇帝根本坐不稳。
地方百姓惨遭兵灾,国家穷困不已,一些著名大城居然沦落到要卖人肉的地步,政府没有铜铸钱,居然用铁铸钱,还薄的可怜。
那种模式下,军队再强又能如何?
还不是一群**?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堂而皇之的南下中原,进入开封,要做中国人的皇帝,几乎领先完颜家的人几百年实现夙愿,那些兵强马壮的军阀哪个拦住他了?
自中唐以来的遗毒一直到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才被真正解决,武人干政且动不动军事政变的痛苦经历终于告一段落,可谓是大快人心。
为了巩固这一成果,赵光义也好,赵恒也好,都在不遗余力的提高文人的政治地位,打压武将的话语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宋皇帝写打油诗大力推销读书考试做官这条路子,也就是理所应当的。
问题终究也还是解决了,但是,这一解决,使得宋帝国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猜忌武将防范武将打压武将的极端。
又不搞军事院校,武举还搞得毫无意义,配合整个社会崇文抑武的浪潮,宋朝的军事悲剧就是个定局。
郭某人不能这样搞。
他虽然也会防范军队武将做大,为此设置了很多规矩,但是绝对不至于到宋朝的地步。
所以赵恒的劝学诗,他是永远也不会“写”的。
魏国不能崇文抑武。
而为了防范这一现象伴随着科举的壮大最终出现,武学和武举便势在必行。
武人的确应该强悍,但是这并不代表武人都是大老粗,武人也要读书识字长见识的。
武人要读书,要明理,要懂天文地理,要懂尔虞我诈。
只是学习的教材不一样,术业有专攻而已。
武人也可以有很高的学历的。
于是郭某人一边大力支持郭嘉的建议,开始亲自制定科举考试中关于身体方面的要求,一边又开始折腾起武举的事情。
他决定施行文武并重的政策,文举和武举要同时进行,同时选拔,考上之后同时表彰,文举前三甲和武举前三甲都有接受御街夸官表彰的资格。
以此彰显魏帝国文武并重的态度。
科举考试的身体测试方面,首先是绕圈跑,郭某人规定一炷香的时间内跑一个四百米左右的大圈多少圈算合格。
然后再按照郭某人的恶趣味,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比如跳远,比如俯卧撑,又或者是卷腹之类的。
反正他是皇帝,这方面他一张口,全天下都要跟着他一起做。
这些还都有硬性规定,是必须要考的内容。
深知为了做官读书人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本性,哪怕只是在做官前维持一个好的身体也是很有必要的。
郭鹏称赞了郭嘉的建议,把郭嘉的建议纳入了科举考试的范畴之中,然后很多官员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刚才不断秀身材和肌肉的郭嘉。
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回事……
折腾完了文举的一应事项,着内阁对接礼部负责此事的办理,从现在开始筹备延德八年的科举考试。
然后,郭鹏又前往参谋台,召集参谋台的参谋官们和卫军诸多将领,一起联席开会,宣布自己决定在文举之外召开武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