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所谓不败战术之道(1 / 5)

青云之上 闲鱼老九 6034 字 2021-10-31

雾霭遮天蔽日,烟波浩渺,云海蒸腾,峰峦蜷蜿,若隐若现万山中,苍茫无端。

梁京城八十里余外的地方,有一片苍翠欲滴的竹林,其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因其不蔓不枝,杆多斑而为斑竹。斑竹仞冬,其叶不黄而紫,乃称紫竹林。

“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神秘的雾岚中,一棵棵挺拔的斑竹,宛如一座座飘渺的山峰,演绎神奇梦幻的浪漫情调。

但如今,竹林大片已被人伐,或做扎营,或当燃木。仅有的竹子偏隅一方,若非畸小,便是丛深,难以涉入。

在这片衰败的紫竹林外,有三军汇合,宗门并立。到处是篝火浓烟,军营紧凑。

中军帐里,薛乾高坐,以下右一是大将军班武,左一为西北镇边军新统帅伍国华。其下,就是十二宗门的宗主,以及断了一只手臂的魏不归等人。他们或多多少都带来了一些将士,壮大了讨伐军的队伍。

众人身前皆备酒肉,几日鞍马劳苦,一路赶来,终是今夜齐聚紫竹林。薛乾先于两日前便已到达,先是整顿三军,严明法纪,又命人精织讨伐大旗,以巡视三军,督察军中人员,排除异己。经此两日,八路大军,共计二十余万人,于紫竹林安营扎寨,等待命令。

今夜,是薛乾为他们接风洗尘的日子。也是主要将军人员共同商讨伐昭帝的前夜。

这些人,都是薛乾的心腹。此番揭竿而起,一人呼,众人应。但因昭帝用了铤而走险、以身御敌,死守梁京城的方式,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使他们讨伐之路失去了人心,扣上反叛的名号。

这是薛乾没有想到的。谁也想不到,以往那个懦弱年幼,行事唯唯否否的昭帝,得知八路大军齐来讨伐,没有逃跑,也没有屈匿于皇宫中,而是亲率八万虾兵蟹将死守梁京城。

这等气魄,让叛军中一些人内心产生了波动。

薛乾以讨伐为由,圆造反之心。

而昭帝却以梁京百姓安危为己任,誓死捍卫国土。

孰是孰非,谁对谁错,明眼人心里都清楚。而如今大势成熟,他们进退两难,已然失据。这条路,只能这样走下去。

但若论成败,昭帝率领的八万虾军,又怎么能抵挡住叛军二十余万威风凛凛的铁骑!

昭帝孤注一掷,以破釜沉舟之势,与梁京城共存亡,其实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办法。

薛乾并未将失去人心这件事放在心上,反而对昭帝的做法不以为然。揭竿而起,讨伐昭帝,是他花尽十年心血笼络各方势力,辛苦经营的大计。在敌我双方人数差异巨大的情况下,昭帝身边能任用的良将义士更是少之又少。在他的眼里,昭帝不过是负隅顽抗罢了,根本无力与讨伐军抗衡。

打入皇宫,定是板上钉钉,最多也就是多花点儿时间。

梁京城作为陈国皇宫的外层壁垒,其修筑工程之浩大,倾尽数万人力,耗费可观物资,凿平了几座大山,才筑起如今高达两丈,厚一丈许的城墙。城下更是引入了一条宽大的护城河,宽八米有余,深也达到了五米。可谓是夺天工之力,生生将梁京城变成易守难攻之地。

在薛乾看来,屈膝于梁京城,以城势有利条件,全力抵御叛军,才是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明白的道理。不然,赢得了万民拥戴又如何。等灭了陈国,他登基皇位,颁布新法,轻徭薄税,更令明号,取信于民。到时,人心所向,他叛国不道之事,世人便会淡忘,而安于眼前的生活。

纵观九洲历史,每个王朝大国,包括所有的开国帝王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讨伐昭帝,不过是一种大势所趋现象,他所用的手段,也不过是效仿前人而已。

帐中,所有人皆举杯敬酒,对薛乾讨伐之事褒赞称扬,奉承他是为了解救万民于水火,是为了巩固陈国边疆,是为了收复陈国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