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被拜访过的春风得意,没被拜访过的考生如丧考妣。
在这样的诡异气氛中,考生的成绩也摆到了李祯的桌上,只等他御笔一挥,就能决定名次了。
李祯一看,嗯,前三名刚好都是宰相他们拜访过的人,文章写得倒也不错,花团锦簇,文辞优美。毕竟即使是宰相也不能随便点个草包当前三名。
不过,李祯觉得这三个人的卷子都很难让他提起兴趣。最后的策论题是李祯出的,问的是国家当前的形势跟解决方针。
结果前三个有志一同地歌功颂德,皇帝怎么英明神武,三省高官怎么能力卓越,忠心耿耿,最后总结宁国是泱泱大国,威震四方,百姓和乐,天下太平。
这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找个大字不识的人来都不至于会说出这种话来。这种读书人,嗤,李祯觉得他们的良心被狗吃了。
李祯仔细翻看了前十名的卷子,对二榜第一名的考卷很感兴趣。这个考卷中对宁朝当前的形势认识得很清楚,解决措施虽然有些稚嫩,但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李祯觉得他应该还是官宦人家出身,能接触到朝廷的很多消息,否则不能知道得这么清楚。再一看名字,李常。
李祯点点头,这个李常可为状元,榜眼定的是原本宰相他们属意的第一名,这也算是一种让步,至于探花,李祯定了个武将家小孩。
李祯定下了一甲的名次后,又看了一下前十名后面的卷子,没有什么让他眼前一亮的文章,便也没有再改名次。
这样状元李常,榜眼吴饧,探花韦伦,一甲的名单就这么定下来了。
名单张贴出去后,原本以为自己会是状元的吴饧变成了榜眼,至于原本以为自己是榜眼、探花的两人更是去了二榜,心里真是百中滋味。
李常还好,但韦伦就真的惊讶了,身为武将家出来的,他的才学肯定不如那些书香门第的人,其次就是他真的有才华,按照朝廷一贯扬文抑武的惯例,也不会让他在一甲。
韦伦的爹是护国公韦路,他得知自己儿子是探花后,很快明白了皇帝的示好。他对儿子道“以后好好听皇上的话,其他人都不用理会。”
韦伦翻了个白眼,“爹,你可真啰嗦,除了皇上,还有谁能让我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