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五十 平氏政权的最后一搏(1 / 3)

启明1158 御炎 29 字 2022-10-03

三万人不是一个小数目。

除却世界大战级别的战争,放在任何一个战场上,三万人都是足以影响局势的大股兵力。

但是面对如今的局面,这三万人的兵力实在是稍显单薄。

平氏政权显然不觉得这三万人的兵力其实并不算什么,因为他们从未真正面对过明军哪怕一次,也不曾真正了解到明军正规军的强悍。

这是开战以来他们的一个巨大劣势。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极限了。

除却必要的守备兵力不能动用之外,这二十天的时间显然不足以让平清盛获得更多的机动兵力,而明军的兵力究竟是多少,败退回来的摄津国守军并不能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

他开始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是派兵出击,迎战明军。

还是固守平安京周边军事要地,以防御姿态面对明军,静待各地援军抵达。

短暂的思考之后,平清盛决定派兵出击,迎战明军。

对于他的这个决定,很多部下都表示反对,他的儿子平重盛更是强烈反对,认为他太过于轻敌,面前的敌人显然不是能够轻视的。

虽然兵力占优,但是或许需要付出很大的伤亡才能制止明军的进攻,第一次可以成功,可万一明军补充兵力再来一次呢?

届时如果没有援军,平安京就危险了。

所以保持防守姿态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平清盛的解释让所有人都无法反对。

“如果我们不能打败这支明军,或许,就不会有援兵来了。”

平重盛很快就明白平清盛的意思了。

大家都是趋利避害的。

面对如此强势的敌人,如果没有胜利的激励,就等于是来送死,那么又会有多少平氏家臣和地方守备真的有那么的忠心耿耿,争着抢着前来保卫平氏呢?

明军攻破摄津国防线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出去了,周边地区早晚都会知道,那么他们会选择冒着巨大风险来平安京支援,还是选择观望局势再做判断呢?

没有人比平清盛更清楚平氏政权的根基浅薄,作为日本史上第一个准武家政权,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制度保障的前提下,能维系到现在,全靠平清盛个人的能力和魄力。

此时还不是幕府时代,天皇还没有彻底沦为傀儡,为了夺回至高无上的权力,天皇和退位法皇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颠覆平清盛集团,恢复自己的力量和地位。

正是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平清盛才会在这些年里利用南宋和高丽逃人来巩固平氏政权的根基,并且向他们咨询如何在天皇在上的情况下建立一套稳固的权臣体制。

南宋逃人们显然是建议平清盛效法曹丕、司马炎等着名篡逆之人,选择登顶天下至尊之位,但是他们显然还不曾意识到国情不同,状况也全然不同。

尽管平清盛采纳了部分建议,开始设计一套属于他的体制,但是目前来看,这个进度显然还没有走到理想的位置。

平氏政权的本质是一个强人政权,强人政权的核心就在于强人,就在于平清盛自己。

面对强大的敌人来袭,平清盛如果不能展现出强人政权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平氏政权被快速抛弃且瓦解就是理所当然的。

不会有谁会想要去挽救一个落难的强人。

强人政权的统治者只能自救。

深谙此中道理的平清盛无法将希望寄托在援军身上,此时此刻,明军已经剑指他的咽喉,他别无选择。

他找来范利、张泽里等人商议针对明军的战术,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些南宋逃官具备不错的政治能力和文化水准,在军事方面却是一塌湖涂,根本派不上用场。

且能够成功逃到这里来的,基本上都是没有正面面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