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过父亲。常孝昌微一思忖, 道。
这人要了就是人情, 承了情就得还,但如若老父亲想要, 这人情承了也可。
那我们等会儿去了就问。明氏道。
常孝昌早上要上值, 孔氏早上要忙家务,等到常孝昌散值回来了,夫妇俩就会带着孩子们一道去常家老爷常瑜的屋子去请安,且同老父亲一道用晚膳。
白日若是有事,孔氏也会过去。
等到下人招呼好孩子们,常孝昌与夫人带着住在身边的一子二女去了家宅东侧的主屋。
常府的宅子是从一个要回南方的致仕官员手中买入的,此宅是这位官员入京买来地自家建的, 建得颇有南地南宅之风,主宅内里建着几处小筑,皆是坐东朝西,又仿北宅大门开在南边, 后门开在北向, 不似卫都当中那些仿皇宫坐落建得方正的大宅一般。
常瑜和其夫人带着大孙子就住在东侧。
常孝昌二子二女,皆是明氏所生。
常府由常母当家,只是这厢常老太太不在家中, 由娘家侄儿把这位姑奶奶接去了娘家商量分家大事, 暂且由明氏当着这当家主母。
一家人到了东院,其长子常生文站在门口迎他们, 明氏忙快走了两步, 上前扶住躬身行礼的长子, 心疼道这天寒地冻的,怎地出来了?一家人天天见,哪还要迎的?你在屋里头陪祖父等我们进去就是。
爹,二弟,三妹,四妹。常生文与家人称呼过后,方回头与母亲笑道今日在屋里念了一天书,闷着了,想出来走动一下。
进去罢。常孝昌拍拍长子的肩,领着一家人进了门。
等到小的们请过祖父的安,孔氏带着女儿们去摆饭,常孝昌则带着两个儿子坐下,和常瑜说起了家中刚刚收到的信来。
他把礼单和信一道送向老父亲,口道早上我们家送去的吃食,孝鲲弟妹下午就给我们家还礼了,这是礼单,还有弟妹的信中,问道了一事,父亲看看。
常瑜看了回礼的单子一眼,交给了长孙,接着看信。
看罢,他和常孝昌道这苏家女儿你是见过的罢?
是。常孝昌恭敬回道。
常瑜沉吟了半晌,道还是拒了,这厨子就不要了,让儿媳妇也去信一封,道明我早就习惯了都城的膳食,倒也不怎么馋家乡那一口。
常瑜实则是在北地出生的,不过因他父母亲喜吃临苏菜,在世的时候家里时不时有老家那边带过来的干菜等物,他倒是知道临苏菜是什么味。
但那都过去许多年了,他在北地一生,此生也就去过临苏四五回,娶的妻子也是都城女儿,儿媳妇也是北地人,家中的临苏菜,也就大年那几年在桌上见得着。
不过人家是好意,是示好,常瑜也承这份心,尤其来信的那一位还是苏谶的女儿,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常瑜道你和你媳妇好好说说,让她解释清楚。
常孝昌笑道儿子知道了,自不会让孝鲲弟妹误会。
坐在他身侧的二儿子这厢看看祖父,又看看父亲,秉着不明就求教之心,张口道爷爷,爹,为何不让这位婶婶误会?她有甚好要紧的?
自因是你孝鲲叔叔之妻,常孝昌掉头与他道你孝鲲叔叔乃一家之主,她乃家中当家主母。
哦。其二子没有听懂,一介女流之辈,有甚要紧的?但父亲已作解释,他若是还不明就有愚钝之感了,就聪明的没有问下去。
其兄却是知道的多一点。常生文从祖父那里得知他这远在临苏的堂叔娶了卫国有名的状元郎的女儿,且其还是苏护国公的堂孙女,她的亲爷爷和护国公爷是亲兄弟,其兄在应天府当值,其嫂子一家在京城也不是无名之辈,这位婶婶看着名声不显,可仔细一一数来却大有来头,不容小看。
见二弟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