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青铜再现 汉朝遗址(1 / 2)

刘来庆一听这个问题,感觉有些头疼“这个问题我也不太确定,不过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帮助。

可以从这旁边取样,然后进行分析,大概推断出上面覆盖层的年代。”

听到这个办法,林松认真的请教道“那这个大概,误差会有多少?”

刘来庆笑了“这个就说不准了,误差应该在百年之间吧。”

听到这话,主持人有些可惜道“这百年的时间就很不好判断了吧?”

然而,林松却笑道“可以啊,百年之间已经很不错了,贝丘遗址的断代本就是距今4000年至4200年之间。”

同时他转身对一旁的主持人道“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发展很漫长,不想我们现在这样,几十年间社会就会有个天翻地覆,所以百年的误差其实不算什么,如果仅仅只是周边采样检测就能出这样的结果,那么已经算是很准确的了。”

主持范听完恍然大悟。

做了标记拍照之后,队伍继续向前。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行进,终于到达了发现人类骸骨的地方。

领头的几人交换意见之后,便开始各自的探索。鼹鼠的人对这些遗迹没有太大的兴趣,转头和刘教授一起开始对溶洞的数据进行测量。

公孙昊则是加入到了考古队的发现之旅中。

有了之前和考古队厮混的经验,公孙昊现在也不是小白了,该注意些什么一点不比那些刚入门的小菜鸟差。

而且有了系统的帮助,他基本上可以当做一个林松这种级别的存在。只是他对着这些没多大兴趣。

那些古人的遗骸,他自然是不会去碰的,有考古队的专业人员去进行收敛,他拿着电筒四处查找了一会,对着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开始认真的观察起来。

看了一会,他用系统鉴定之后,便出声喊林松过来。

然后装作不确定的问道“林馆长,你看这是不是青铜器,都和这个钟乳石长在一块了!”

林松蹲下身子,看了之后深吸一口气道“快来两个人,这有大发现!”

闻言便有两个工作人员跑过来,当看见嵌在钟乳石壁里的东西时,几人都是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一个似禽非禽,似鸟非鸟的器物半露在石壁之外,大家都在脑中自私的思索,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再次打断了众人的思绪“这还有一个,看着像是个灯俑。”

公孙昊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只见这个灯俑同样是被半嵌在石壁之中,不过好在这个灯俑的面子朝外,以至于能让众人能够一眼就判断出是个灯俑。

只见这个灯铜俑灯灯座主体是一个饰汉代服者,戴帽,头顶一灯,双脚跪地,两肩伸开上曲,手持两灯,呈对称状,整个形体为“十”字形,上部呈山字状。

灯为一跪坐裸身男俑,双手分别执一灯盏,头顶一灯盏,灯盏为直圆柱体灯柱(灯座)及直壁圆灯盘组成,灯盘的正中部位均有一直立钉形盏心(烛钎)。

男俑面部呈现出突出的眉骨,眉毛为左右眉延伸至眉心相连。眼窝较深,双眼较大,眼眶呈尖角椭圆形,眼眶线条刻划较深,眼球中部呈一条突出横贯眼角的脊状线条,鼻子高挺,鼻头非常大,在整个面部非常突出,呈现出少数民族面部特征。

看到这个灯俑的服饰,林松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溶洞遗址的年代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汉代无疑了。

他激动地说道“看到这个服饰,基本可以肯定这东西是汉代的无疑了。男俑腹部系腰带,腰带交叉与腹前,系一枚圆形扣饰。男俑的面部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特征,裸体跪坐俑也是汉代胡人俑灯的惯用形式。

这件男俑铜灯无疑是汉代典型的胡人灯,但胡人灯的族属还存在许多争议,有西域诸国的胡人说、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