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梁恩脑海中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相比,这处隘口明要宽大了不少,不过从真正的战争角度来说,这里刚好够让罗马军团在这里布阵。
按照史书的记载公元60年,不堪忍受罗马人残酷的剥削的不列颠爱西尼人在布狄卡的带领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
布狄卡的时机选的非常的好,当时的不列颠总督盖乌斯苏埃托尼乌斯保利努斯正好在不列颠的西部征战。
所以她的起义军从东部出发基本上没有遭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轻而易举的拿下并屠了,londiu(伦敦),veruiu等重要罗马殖民地。
当然了,这种大规模的屠杀也促使南部被罗马人同化的凯尔特人选择和罗马人站在一起,但是那个时候起义军通过伏击重创了试图增援的第九军团,自然没有在意这种小事。
保利努斯一度试图带领军团中的骑兵部队南下救援不列颠岛上的最大罗马殖民地是伦敦,但是他很快意识到敌人的数量大大超过他们之前的想象。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调动一整个甚至几个军团的志愿的话他绝无可能拦住布狄卡的叛军,因此他放弃了救援殖民地的计划。
、
于是在那些城市被屠杀的时候,保利努斯选择坚壁清野,摧毁起义军路上所有的城镇,同时尽可能的召集附近的罗马军团。只不过最终的结果远远比他想象的更加糟糕:
驻扎在不列颠南部的第二军团因为未知的原因没有奉命,第九军团受损严重失去战斗力,能聚集在保利努斯身边的只有第十四军团以及第二十军团的一部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除了正规军以外,他还能够招募来6个大队的辅助步兵以及2个大队的辅助骑兵,但即便如此罗马军队也一共一万人上下。
好在因为之前布狄卡军队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戮让那些投靠罗马帝国的凯尔特人选择坚定的和罗马人站在一起,保证了辅助军的士气以及坚壁清野政策的执行。
至于战争的另一方,许多罗马史学家都极力宣扬这一战不列颠人的数量优势。塔西佗称此战中不列颠人的数量大约是十万左右。而另一位罗马史官卡西乌斯·狄奥则声称是23万。
这个数字当然掺了不知道多少水,毕竟以当时不列颠岛上的生产力,这些起义军哪怕加上家属都到不了这个数字。
按照今天的学者们的推断起义军人数最多只有5万人,考虑到当时起义军拉垮至极的后勤以及罗马人的坚壁清野战术,这一数字很有可能被高估。
尤其是在开战之前罗马人的坚壁清野让他们根本就没有搜集到足够的食物,外加上战争,影响了农时迫使布狄卡女王不得不遣散了自己不少的部队,避免在开战之前全体饿死。
而保利努斯则非常谨慎的选择了决战的场所,他以植被作为自己两翼的掩护让敌军无法利用数量优势包抄合围。他将军团兵以密集阵形部署在中央,辅助部队放在两翼。
结果战场上布狄卡干了一件在各国军事记录中几乎都没有好下场的事情:在自己的大军背后将大车围成了一个圆阵,摆出了一副自断后路背水一战的姿态。
要知道,背水一战这种战术每次使用都是要有一系列后手支撑的,以华夏历史来看,成功的也就只有韩信和刘裕这两名真正的战术大师,扑街的倒有不少。
很多人只看见了背水一战时部队血战到底的决心,但是实际上华夏的那两场战争之所以能赢是在正面顶住敌人进攻况下抽出然后两面夹击打崩敌人。
而如果只是单纯背靠着死地作战的话这是纯粹找死而已,甚至会因为士兵们看不见希望而崩溃速度比正常的面对面作战更快一些。。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