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乐此话绝非无的放矢,纵观太子与皇后的权力之争,他必须保证自己统领的金吾卫不会成为太子和皇后任何一方倚重的力量,凡沾上太子和皇后的事,哪怕丝丝点点都不可以。
想军士在明崇俨府邸外发现太子府属下的事,秦晓乐在第一时间知道明崇俨被杀的消息后便严令军士休得提起此事,他不想因麾下说出这个情况,使皇后一方的势力知道后,成其为攻击太子的证据,毕竟,巡逻的军士并没有看见杀人的凶手就是太子的属下,仅凭发现太子属下出现在明崇俨出没的地方便判断为凶手,这也太不靠谱,他可不想因此事给自己引来麻烦。
狄仁杰和李元芳出金吾卫军营后,狄仁杰轻声问元芳道。
“你对金吾卫的感觉如何,对廖将军的说辞有何看法?”
李元芳闻主子询问,秒回说道。
“秦将军治军有方,金吾卫当得起帝国精锐之军,至于廖将军所说的情况,小人以为是在情理之中,并无有觉得不妥之处。”
狄仁杰闻言,转身再望军营,心中总有说不出来的疑虑。
便在狄仁杰暗中探查明崇俨的案子,仍是没有突破的时间中,洛阳城中的繁华盛景,因为没有了兵士和差役的折腾,又是浮华起来,而朝堂上,李治口谕:“允准皇后武则天参与处置朝廷军政,对帝国重大事宜有建言和决策的权利。”
天后武则天获此权势,随即建言朝廷“十二事”,李治皆允准施行,使武则天提出的“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奖”和“为政苛滥,使户口流移者罚”的政令得以充分施行,此利于民生的举措倒是彰显了这位天后不凡的政治智慧。
而此时,太子李贤与天后的争斗,表面上看来风平浪静,暗里却是激流汹涌,朝廷中有见识的大臣,皆是远离这等争斗的漩涡,当然、也有想于其中捞些好处的官员,于是,诸多大臣之间形成泾渭分明,各有主见的阵营,便是在朝廷这等风起云涌的政治环境中,大唐边关再传警讯,有吐蕃军、凉州军袭扰大唐边关,使大唐靠近吐谷浑、凉州一线的军镇再入战火之中。
李治闻奏,大惊、大怒之下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有兵部尚书姚崇出来说道。
“二圣容禀;鉴于边关军情紧急,臣以为可使金吾卫大将军徐晓乐为帅,率军于吐谷浑一线应对吐蕃大军,启用薛仁贵为帅整军征战凉州,直逼西凉之境,此次战役,关键在于徐晓乐部能顺利、快速解决吐蕃军对帝国边关的威胁,随后,可使薛仁贵率部与徐晓乐大军汇合,二军征战西凉,如是战事顺利,朝廷可趁机收回安西四镇,如此,可保帝国西线安宁。”
姚崇之言,得殿上诸位大臣赞同,便是分为帝、后两党的宰相们也认为此乃解决边患的唯一方法。
天皇、天后允准姚崇所奏,传旨秦晓乐率金吾卫数万将士,节制大唐河州、廊州、鄯城等地驻军,征讨吐蕃。
秦晓乐领旨过后,天皇李治又道。
“朕随后欲率三十万军御驾亲征西凉,使薛仁贵为兵马元帅——”
天皇此话,使殿堂上的大臣闻言后皆是大惊,纷纷奏本阻止天皇此行,李治不允。
退朝后,李治于御书房与天后武则天言道。
“朕御驾亲征西凉之时,皇后与太子当齐心合力稳定帝国军政大事,休得再起争端,遇有不决之事,可多听齐王徐天的意见。”
突来的大唐边关战事,倒是使太子李贤和天后武则天的争端,得以暂时的安宁。
大唐“仪凤”二年十一月,已然进入深秋的季节,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又高又远,偶尔飘落的霏霏细雨,使地面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车辙和行人经常来往的道路上,因泥泞而变得有些湿滑。
三万唐军精锐骑兵在这泥泞的道路上,轻装快速前进,马蹄搅动地面的泥土,使战马的四蹄和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