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最后的布置与离开(3 / 4)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4027 字 4个月前

沿着山麓一字排开就能看得出来。

在他的规划中,收编的各部落在北边放牧,编户百姓在天山附近种地,相辅相成,作为朝廷在北庭的两大根基。

没有部落,农耕区就将在一线直面游牧部落的侵扰。

没有农耕,部落区在面对北方游牧部落时,便没有充足的给养。

两者缺一不可。

方才严可求提及去年抢掠到大批牲畜、粮食,确实是事实。而且不光这些,邵树德去年还在碛北、碛南草原征集了大几十万牛羊,养完膘后,送了一批去南疆,但那边暂时不缺粮了,就停止了输送,大部分养在北庭草原上,由符存审代管。

北庭行营手里的粮食、牛羊还是充足的,甚至可以说非常充足。毕竟这是一片在准噶尔时代可生活七十万人的地方,而今只有十余万人,资源远未到极限。

南疆以现有资源计,如果不开发新的绿洲,不改进农业设施(如修井渠),大概也就只能生活五十多万人口,极限七八十万。

整个新疆,加起来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这是基于目前的基础设施、开发程度、安全形势等多方面因素下的人口承载力。

当然,时代是一步步发展的。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辖区内有126万人口,其中位于今中国境内的不到一半,也就是60万人上下。

到了南北朝时期,新疆经历了大发展。尤其是诸凉因为偏处一隅,对西域十分重视,投入了不少资源,将原本无法利用的土地也利用了起来。

前秦吕光率七万大军讨平西域时,龟兹等地都可出动五万大军,倒推其人口,当在15-20万人之间。整个新疆的人口,在彼时已突破百万。

天宝以后,战事频繁,新疆人口锐减。

大夏接手的这副烂摊子,疏勒、姑墨、龟兹三军镇下辖约29700户、不足12万口;焉耆、高昌、尹吾、北庭四正州,不足33000户,16万400余口;北庭诸部落,加起来11万余口;另有府兵极其部曲将近1.6万户、7.7万余口。

总共47万人,便是全部家当了,如果算上于阗国的话,人口会超过六十万,但还是很少。

最关键的是,人种构成的比例很不平衡,汉人很少。即便把所有黄种人都算进去,白人仍然是多数人口。

“看完了吗?”邵树德转了一圈后,回来问道。

“看完了,臣觉得可行。”严可求说道。

“那就开始试行。”邵树德说道:“北庭行营的牛羊,你就别打主意了,朕有大用。但庭州,你好好屯垦,这是一处肥美之地,无需多少人,便可广收粮豆。”

“遵旨。”严可求应道,但看他面色,似乎不是很有把握。

邵树德笑而不语。天山北麓的农业潜力,无须小看。

他原本觉得新疆不能像辽东那样广置府兵,这两年看下来,似乎有点刻板印象了,至少北疆是可以安置一定规模府兵的。

皱眉苦思之下,他也没回忆起历史上清代在北疆屯垦了多少田地——

清代初得此地时,因为杀戮过盛,几乎没人了。

准噶尔盆地成了地理名词,可见一斑。

乾隆五十三年(1788),经过多年发展,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呼图壁(今呼图壁)两处,节年征收粮及前捐监存贮粮,共计88万8千余石,每年供支,新粮敷应有余,仓贮陈积。历年仓贮麦豆在十年以上者六万余石,朝廷下令该分三年出粜,避免霉变。

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乌鲁木齐都统上奏,因为仓储充盈,请求济木萨绿营兵归营操演,撤出兵屯。

清廷对此折中处理,下令屯田绿营兵逐年减少,同时招募商户、民户,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