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台的元宵奇妙夜火了。
一夜之间火了。
火的很突然,让人没有一丝丝的防备。
张羽点燃的这根导火索,不料却引爆了整个大夏的文化界。
很快,大夏日报社,这家被外界戏称为二流报社的权威媒体,也专门发表了一篇评论。
文章的字里行间,全是溢美之词。
“这次《元宵奇妙夜》是元宵节特别节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元宵晚会,却比传统的晚会形式更能增加元宵佳节的节日气氛,这种形式首先就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制作团队敢想敢为敢于打破常规必须值得鼓励!
整个节目节奏明快,毫无尿点,非常符合当下喜欢刷视频的年轻人。
不需要拿这个节目和传统晚会去对比,这就是目前最潮的元宵节节目!
大象省,真中!”
中!
一个“中”字,其中饱含的褒扬意味无须赘述。
大夏的许多国家级媒体,后续纷纷跟进。
还有大夏通讯社,同样长篇累牍地报道了博物馆元宵奇妙夜。
值得关注的是,文章里还特别引用强调了大象台艺术总监李暄的话:
“当我们的节目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做出了他们喜闻乐见甚至愿意在网上传播的节目,实际上我们就找到了最大的流量。
或者说我们找到了春晚下一步或者将来的发展方向,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创作,应该遵循观众的意志,想他们所想,说他们的心里话才能走到他们的心中去。”
这是一记无比响亮的耳光,给了那些持有“流量至上娱乐至死”观点的人当头一棒。
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大夏通讯社不仅深入剖析了奇妙夜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还把整个节目上传到了外网。
作为宣传大夏文明,弘扬大夏文化的优秀作品,向全世界展示。
有了这两家大夏权威媒体的引领,舆论的基调已经定下。
网络上充斥着无数的赞美,水友们看的津津有味。
“奇妙夜牛比(破音)!”
“这场晚会让我知道了一件事:晚会不一定非要明面上的主持人,赶工出的作品一样好看。
只要用心就能出好作品,虽然时长有点儿短,但是正应了那句老话‘浓缩的才是精华’。”
“晚会我完完整整看了三遍。”
“已经看了5遍,太短了。看不够,根本不够看啊!”
有的人觉着不过瘾,开始认真拆解其中的细节。
比如某件文物的历史渊源,背后有怎么样的故事等等。
掀起了一股历史热文化热。
然而此时,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网友们说的热火朝天。
但除了大夏日报、大夏通讯社、大夏网等主流媒体进行关注报道外,作为以往宣传的主力大夏电视台,却罕见保持了低调。
只是在午间新闻等一些不显眼的节目,对奇妙夜盛况一笔带过。
同时在娱乐圈里,除了少数艺人转发分享奇妙夜的信息,其他人都像哑巴瞎子一样,对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诡异的情况,让人嗅到了某种异乎寻常的气息。
当某位大夏台的主持人,在微博上内涵奇妙夜抄袭大夏台的某档文宝节目。
许多网友怒了。
仿佛找到一个宣泄口,把愤怒全部爆发。
“我他妈实在要骂娘了,奇妙夜靠实力出圈,没有其他的媒体宣传,想想就觉得寒心。”
反观今年大夏台的晚会,不去宣传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反而跑去“借鉴”外国文化。
可悲,可怜,可叹!”
“大夏台属实双标,一边指责流量,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