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十六国,早在大唐高宗李治时期就被纳入了中原的版图。
战事经过很简单,就是唐朝名将苏定方率军一举打败了联军主力,所以河中地区纷纷望风归降。
这种事情,在中亚发生过太多次。公元1140年,也就是不久的四年后,耶律大石也是通过一战打败了当地的十万联军,从而确定了西辽的宗主国地位。虽然这一切暂时还没发生,但军事实力上,显然西辽已经具有了优势。
战事上对大宋而言并不难,只要驱赶着西辽、东辽向西进军就足够了。
滚滚而过的游牧铁骑在当地国家脸上碾过去,然后宋军主力在后面跟进占据土地即可。
游牧民族打手的好处,体现的淋漓尽致。
只要帝国需要,他们随时可以迁移,跟着帝国的边疆向前游牧。
如果是农耕民族,还真没有这么方便,说走就走。
大宋占据河中地区,大宋的商队将彻底垄断对西方的丝绸贸易。
河中十六国中本就有善于经商的粟特一族,这是从隋唐开始就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身影。
他们与阿拉伯人一样,都是地处于中亚西部丝绸之路的干线上,是具有商业特色的民族,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成为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承担者。
把这些人纳入大宋掌控中,意味着丝绸之路上活跃的商队一大半都是大宋商队。贸易到的财富将直接留在大宋境内,没有流失。
与大食直接接壤,阿拉伯人独特的商业天赋将被显著降低。
到时候就不再是跨越漫长国家的交易,而是类似于宋与辽朝、西夏的近距离贸易。
这方面关于怎么限制敌国商队,打击敌国经济,获取经济战的胜利,大宋实在是太有经验了。毕竟这种贸易战,大宋打了上百年。
赵桓看向宰相张浚,问道:“右相以为朝廷是否应该顺天应时,吊民伐罪?”
张浚斩钉截铁的说道:“臣以为,圣哲至仁,著甲兵于刑典。前载,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商郊问罪,周发成文王之志。”
“粤我大宋,诞膺灵命,兼三才而建极,一六合而为家。王师,理应天罚有罪,传圣人之教。”
这斩钉截铁的语气代表着张浚最坚定的态度。
张浚不可能不赞成这种事,收复河中十六国,意味着大宋再次进入开疆拓土的巅峰盛世。
他张浚将成为辅佐帝国扩大版图的一代名相,堪比其家族族谱上辅佐唐玄宗缔造开元盛世的名相张九龄。
哪个诸夏苗裔能抗拒这种诱惑,这可是光宗耀祖啊。
后人出门就可以拍着胸脯向别人介绍,我乃当朝盛世宰相张浚后人。
这威风就像大汉张氏子弟拍着胸脯说,我乃留候张良后人一样,那风采,直接拉满。
“既然如此,那就下令吧。派军出征,重建火寻州、安息州、昆墟州都督府和条支都督府。”
火寻州就是大唐在花剌子模设置的州县,边境在咸海,这里超级富庶繁华,农业生产丰收,地区经济繁荣,是最适合农耕的地区。
而且这种繁华一直持续了近千年,在毛熊时代,这里生产了毛熊国内 95的棉花,40的稻谷,25的蔬菜、瓜果,32的葡萄。农业生产的丰收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到3600多万人。
东西方的统治者对这里都非常重视,大唐不远万里把军队开赴到此地,就是看中了这里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
所以其他地区还是设都督府间接管辖的时候,花剌子模这里直接设州县,由朝廷直接掌控。
宋承唐风,其实对西域的距离真的是非常近。
咸海和花剌子模看起来似乎离中原很远,但其实需要远征的距离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