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必定为后世所知(1 / 2)

听着赵鼎的陈述,赵桓觉得思路有些开拓。就对虾夷人的扶持方面,大宋能做的事情太多了。首当其冲,就是在当地复刻一套大宋的文化体系。从君主到朝廷,到百官官职,地方州县,都可以让他们照搬大宋的体制。尤其是征兵体制与税收方式,这两点会直接把他们的国力拉到与倭人并驾齐驱的水准。北海道岛的人口虽然不多,但那么大的一个岛,再加上他们在南方本州岛上流落的子民,五十万还是有的。如果用大宋如今的征兵体制,组建一支两万人的职业军队并不难。两万人,这规模即便在十字军和清教徒的战场上也不少了。能出动两万十字军,已经是十字军国家的极限。在拜占庭约翰二世中兴之前,拜占庭那么庞大的一个帝国也就堪堪两万人的军队。一向以村战着称的东瀛岛上,出动两万专业军队,已经足以摧枯拉朽的打下大片疆土。这一点绝对不是妄想,哪怕大宋不干预,虾夷人也能取得对倭人的大捷。就目前的态势来看,虾夷人还没有萎靡,他们还在本州岛北部占据了一定的势力。倭人拿他们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以至于倭人在不久的将来需要专门设立征夷大将军一职来对付他们。这个夷,就是虾夷人的夷。赵鼎介绍道:“虾夷人与倭人的矛盾存续已久,最近愈发激烈,是因为东瀛平安时代,国力达到巅峰,在统一东海、北陆、山阳等地之后,军事的脚步并未停歇。倭人开始征讨虾夷地区。”“他们称虾夷人,风俗异甚,男女皆纹身结髻,男女杂居,冬居于穴,夏居于巢,其性强、暴,自古未沾王化。”闻言,赵桓不禁一笑,说道:“他们一群倭人,也敢妄谈王化?”赵鼎笑着说道:“毕竟倭人一切文明都抄字我朝,其语言、风俗、文字皆与我朝一般无二。即便是史书也是用的我朝文字。”张浚笑着说道:“那这不沾文化倒是说的通啊,十分在理。”三人皆是露出笑容,毕竟倭人的文化与中原一模一样,那虾夷人沾染王化,指的也是学了中原的文明。笑过之后,赵桓认真的说道:“当下应该派一队使节,到虾夷岛上,将王化完全传过去,指导他们完全复刻天朝文明。”“使他们学习中原文字,采纳中原制度。”“卿等觉得谁担任使节比较合适?”张浚思考了片刻,说道:“臣推荐个人选,青州知府赵明诚。”“赵明诚?这个名字有点熟悉,是何人?”赵桓好奇的问道。“乃我前朝左相赵挺之的第三子。”“赵挺之?朕有印象。这位似乎是元右党籍的宰相。右相怎么会推荐他的后人?”张浚笑着说道:“国家已不再设党籍禁锢,所以赵明诚在官场上也算是顺利。他的事,臣听过一些,最着名的便是跟易安居士琴瑟和鸣,相濡以沫,共研学问。”“所以兼具文学造诣和官职体系的官员,臣以为他是合适的。”赵桓立即恍然大悟,终于想起这个赵明诚是何人了。就是那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主角。也就是大宋名曰婉约派,实则豪放派的千古第一拽姐李清照的夫君。他胆子是小了点,但以大宋如今的国力给他作支撑,就算是个胆小鬼,也敢指对着东瀛天皇的鼻子骂。赵桓笑着说道:“宰相之子,又有才学,的确是个合适人选。但就是把他派到虾夷岛上去,朕怕这易安居士诗词里全是哀怨啊,把朕明嘲暗讽进去。”“可别是他赵明诚功成名就了,朕却是那个拆散他们两人,破坏他们感情的恶人。”张浚被逗得大笑,说道:“官家真是风趣幽默,他赵明诚都五十九岁,明年就知天命了。哪还来的如胶似漆?”“易安居士在南京皇家女子学院忙的风风火火,早非当年那把艳词公开发表得飞扬少女。”闻言,赵桓不禁感慨,自己穿越已经这么久了?曾经风韵犹存得易安居士,如今都已经头发花白,快知天命了。随后赵桓说道:“那就选赵明诚吧,让他带使节前往虾夷岛册封其国君为北海国君。为其国封社稷,建祭祀,列百官。”有赵明诚走这一遭,不论后面得规划成没成功。后世子孙学习李清照诗词的时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