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怡看着火车这简单的造型,问道:“就是这个东西每次冒出浓烟,咣当作响?”
她是非常难以接受,大宋投入几十亿贯钱,仅是她审核过的皇室拨款就有十多亿贯,太学院几万名学者,天下几十万工匠,上百万军民,群策群力就研究出这么一个牛车的翻版。
如果所谓的火车就是这种东西,那大宋这么多年持之以恒的投入,可以给国设置多少牛车了?
苏黛走到火车旁,说道:“尚宫可不要小瞧它。它可以拉动三十节车厢,载客四百五十人,并拉动货物两千石(约90多吨,不到一百吨),以每个时辰两百里的速度行进。”
“每个时辰两百里?”赵桓对这个数字非常敏感。
也就是时速五十公里,这个速度开过车的都清楚,那基本上是在龟速爬行了。
战马如果极速奔袭也不止这个速度。
但战马最多跑几个时辰,而火车却能连续不停的跑上一天一夜。
十二个时辰能够跑出两千多里,从东京跑到了西京。
而且可以承载接近一百吨的货物,这个数量级已经能瞬间改变前线补给的状况了。
赵桓走向前,敲了敲金属质地的车轮,这个前车轮基本上也跟马车车轮差不多大,但后轮则比较小,大概只有磨盘大小。
看着这个结构,赵桓也相信,只要蒸汽机烧起来,给点动力,它就能跑起来。
它实在是太简单了,回归力学本质。没有任何太复杂的原理。
赵桓问道:“现在这火车无法量产的原因是什么?”
苏黛回道:“我们实在是低估了量产统一规格的难度和火车持续运转的损耗。”
“飞艇能够上天,是因为每一艘飞艇基本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材料手搓就足够用。其数量有限,对冶金材质要求不高。”
“但火车不同。要大规模运用,必须统一采购材料。而官家不要小瞧这个火车头,其中内部零件有上千个。”
“而且铁轨需要上万里。这些每一种都要求尺寸相同,质地统一。根本不是手工打磨可以通用的。只有研究起来,才清楚生产这种火车的真正难度。”
赵桓瞬间了然,说到底,大宋投入的这几十亿贯钱,根本不是用在解决火车上面。其实真正消耗巨大的是推动机械生产,统一标准化规格。
但这方面应该恰恰是大宋擅长的!
自古中原能够以标准化生产的,除了秦代弩机,应该就属大宋了。
赵桓说道:“据朕所知,我朝早就有书籍将器械的数百份零件记载的清晰无误,对着书籍就能制作出标准器械。太学院推进这方面应该不难。”
苏黛说道:“太学院已经力在推动这方面的事宜。力争将工业基础提升上来。”
赵桓点了点头,其实也能理解大宋现在的难处。
别看英国一个矿工只用了几年就发展出了完整的铁路火车,但当时英国工业化已经推进上百年,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
所以火车研究只要选择合适部件就可以了,他只要能完成设计,就能完成生产。
但大宋的工业化只推进了不到二十年,太学院设计一辆火车不难,难的是怎么保质保量把他给生产出来。
就像眼前这个蒸汽火车头,大宋工匠可以用手工一点一点的把他给磨出来。
对大宋而言,集结无数能工巧匠,设计各种造型,一定可以设计出一个合适的火车头来。
但要让其中的每一个部件都统一规格,且耐磨耐耗,显然非常考验工艺。
赵桓随后问道:“朕去河间府,听说当地的机床非常先进,似乎也承接了铁轨的一部分?你们太学院与他们有合作吗?”
“这个是有的。他们的机床确实不错,一些关键部件都已经交给他们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