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势必怨谤加身,彪炳史册!(6 / 7)

!”

……

……

暂且不提南安郡王等人领兵前往西宁,却说此刻远在金陵的两江总督衙门,官署之中——

自五月以后,江南进入汛期,天穹同样阴云密布,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烟雨,六朝古都的亭台楼阁在风雨中影影绰绰,看不清轮廓。

衙堂之中,高仲平落座在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矍铄面容如窗外的阴云,似有雷霆正在酝酿。

下方都是江苏一省的知县、知州等官员。

江苏巡抚章永川坐在一侧,因为逆着右边轩窗的光线,面容隐藏在一团阴影之中,一旁是江南布政使张翰文。

这位曾经的巡抚,当初还在名义上管辖着江南一省,如今仅仅辖制江苏一省,权力大为缩水。

“常州府知府何在?”高仲平轻声说道。

常州府知府邵继松是一位五十左右的老者,颌下胡须发白,脸上皱纹密布,出班拱手道:“制台大人,下官在。”

高仲平如连珠炮一般发问道:“武进县相关案犯可曾羁押大牢?可曾讯问出幕后主使?可曾有人向常州方面打招呼?”

邵继松轻声说道:“相关案犯押入大牢,但彼等都说自己出于义愤,幕后实无主使。”

高仲平冷笑一声,说道:“义愤?彼等乡民有不少是无地佃农,本官清丈田亩,与彼等何干?”

邵继松一时不能答。

这让他如何回答。

高仲平问道:“孙游击,江南大营兵马可曾愿意调动?”

这时,从下首起来一个武官,正是总督督标营的游击将军孙友贞。

孙友贞轻声说道:“制台大人,江南大营说没有朝廷军机处的行文和南京兵部的勘合,江南大营不派一兵一卒。”

其实这还是贾珩当初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当初也是经过崇平帝确认过得,主要是纠偏江浙沿海的海防无力情形。

这段时日,高仲平已经打算调集江南大营兵马协助诸府县推广新政,但有反抗,就地控制。

高仲平说道:“邝主簿,卫国公人到了何处?”

邝守正道:“回制台大人,卫国公前不久的飞鸽传书,已经领人先一步前往了河南,如今抵达了开封。”

贾珩是在船只稍稍行舟一日,就领着锦衣府的扈从,在咸宁公主以及陈潇的陪同下,快马扬鞭一路赶往河南。

高仲平道:“朝廷的批复奏疏可曾送到?”

先前崇平帝给高仲平的朱批,就是将江南大营的兵权如以往授予两江总督高仲平。

邝守正道:“制台大人,前几日未有,不知今日驿馆情形,属下这就派人问问。”

说着,离了厅堂。

“孙游击,一有旨意,带人前往江南大营调集兵马。”高仲平道。

“是。”孙友贞抱拳应是。

高仲平目光逡巡过下方一众文官,道:“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乃是国策,谁敢动摇国策,谁就是大汉的罪人。”

下方身穿各色官袍的官员,闻言,心神一凛。

高仲平道:“各地仍当有序推进,如今以能征善战闻名于大汉的卫国公已经前来,专门对这些以一己之私抗拒国策施行的不法之徒,施以雷霆,望尔等回去以后,对境内逆势而行之徒规劝,否则,大势压下,全部化作齑粉。”

江苏省内的一众官员,面上多是凝重。

“章抚台。”高仲平忽而点了江苏巡抚章永川的名。

章永川连忙起得身来,拱手说道:“制台大人。”

高仲平轻声说道:“苏州府要挑起大梁,你为巡抚,要先行一步,将四条新政执行好才是。”

章永川苦着脸说道:“高大人,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