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2 / 2)

所以对于手中粮食充盈的李秋来,这一批流民反而是帮了自己的大忙,进一步加快了自己的这十三个州地界的建设。

同时,在李秋的授意下,在幽州城的内部,罗可心亲力亲为,又建成了一座院。

取名为幽州院。

李秋是这个院的荣誉院长,真正的执行副院长是张蕴古。

这张蕴古,想当年也是朝廷的正三品大员,实实在在的有着大学问的人。

他的门生、弟子,也是正经有一些的人的。

由他来亲自管理、经营这个院,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个幽州院的风格,同芙蓉院类似,只要被选入这里的孩子,吃饭,居住,衣服,墨纸砚,所用的弓箭,兵器,全都不花钱。

院的对口面,也是比芙蓉院要广,只要是十三州年龄合适的孩子,理论上都可以入学。

其中军人家庭,尤其是那些兵士的遗孤,优先录取。

当然了,这幽州院的管理,也是异常的严格。

在招生时,有着非常严格的面试。

不符合要求者,概不录取。

而在学生们进入到了院之后,要是有调皮捣蛋,不尊师重道,不遵循院规者,统统清理出门户。

尤其是那些十三州官吏家的孩子们,对他们的要求更为严格。

旨在消除这种潜在的门阀观念。

李秋灌输给他们的,无论你们的出身怎样,只要你真的有才华,有能力,毕业后一定有你的立足之地。

反之,就算你是官宦家庭,你不学无术,至少在这十三州内,不会录用你。

这种剔除机制,也是李秋引入进来的,让张蕴古听了后,连连惊叹和称赞。

因为这幽州院的缘故,也导致了这十三州的百姓服兵役的积极性高了许多。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的父母为了自家的孩子能够入院读,甚至是主动的申请服兵役。

尤其是在李秋又下达了一份政令,是除朝廷的军饷外,这十三州内部还有一份额外的军饷补贴之后。

罗良那边负责的征兵工作,进展的格外顺利。

仅仅是一个月的功夫,就征兵上来了1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