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
“当然。如此优秀的作品,谁能不爱?它不是还得了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吗?如果不是我喜欢自己写东西,真想把你这部拍出来。”伍迪·艾伦玩笑道。
《燃烧》对米国的批判不留情面,一般R派是欣赏不来这种的,只有相对L一点的读者对这部感兴趣。
伍迪·艾伦还有一点没有说,这部要是拍成电影出来,恐怕不会受到电影界和普通观众的待见。
相比《燃烧》,反倒是《霸王别姬》这种带有神秘东方色彩的作品更安全一点。
伍迪·艾伦听说林为民和阿瑟·米勒要把《霸王别姬》搬上百老汇的舞台,兴奋道:“首演的时候伱们可一定要邀请我。”
“当然没问题!”
话题回到电影《纽约故事》上,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伍迪·艾伦拍起来得心应手,另一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应付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唯独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很不擅长这一类的电影。
弗朗西斯成名于1970年的《巴顿将军》,那年他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原创剧本。
1972年《教父》石破天惊,1974年《教父2》再接再厉,创造了米国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系列电影,弗朗西斯也通过这两部电影成为米国电影界数一数二的大导演。
到了1979年,可能是连续两部《教父》的成功让弗朗西斯有点膨胀,他独资拍摄了冒险剧情片《现代启示录》,尽管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但在票房上却惨不忍睹,这部耗费了3600万米刀的电影最后血本无归。
《现代启示录》的失败,仿佛开启了弗朗西斯电影事业的下坡路。
从那以后,他相继执导了爱情片《心上人》、剧情片《斗鱼》、奇幻爱情片《佩姬苏要出嫁》等诸多影片,但大多反映平平,既无艺术成就也谈不上票房成绩。
数年时光的蹉跎,让科波拉似乎只剩下了一个大导演的空头衔。
无数投资人和影评人已经给他判了死刑,曾经震惊世界影坛的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已经江郎才尽!
今天弗朗西斯来伍迪·艾伦的剧组,是有点取经的想法的。
在场几人在戏剧创作上都有相当的造诣,听他说完他那支短片的剧情,都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
弗朗西斯的短片名叫《没有伊佐的生活》,大概内容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加度和妻子分居,他12岁的女儿佐伊被送到了一所贵族学校读书,和一个新来班上的印度小王子要好。匪徒抢劫了佐伊的父亲存放珠宝的饭店,逃离现场时失落了一个信封,被佐伊拾到。
信封里是父亲代印度王妃保管的一对泪珠状的钻石耳环。在盛大的宴会上,印度王公要其妃子戴上那对著名的泪珠状钻石耳环,但父亲却为保险箱被劫一事而发愁。这时,佐伊拿出了耳环,父亲大喜过望。在佐伊的撮合下,加度和妻子重修旧好。
乏善可陈!
林为民不知道阿瑟·米勒和伍迪·艾伦是什么感觉,但他听完这个故事只有这一个感觉。
弗朗西斯蹙着眉头,见大家都不说话,他心里已经明白了大家的评价。
他有些懊恼的说道:“我真不该接下这个电影。”
伍迪·艾伦安慰道:“弗朗克,这只是个拼盘电影,别那么紧张,就算口碑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
连续数部电影的失败对弗朗西斯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严重的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否则他也不会到伍迪·艾伦这里来取经。
“弗朗克,实事求是的说,我觉得你更适合那些气质浓烈、情绪饱满的电影。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像《纽约故事》这种小品式的电影并不适合你的风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