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光恍若白驹过隙,匆匆而逝,犹如指尖的流沙,无声无息地滑过。转眼间,已是大华民国十六年,正月初十的日头,明亮而温暖,照耀在西北临州三江市的土地上。
市中心的广场上,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广场中央,一座巨大的雕像巍峨耸立,那是苏正阳的雕像,他的面容刚毅而深邃,目光远眺,仿佛透过时空的迷雾,俯瞰着这片他所深爱的土地。
在雕像前,一个穿着红色小袄的小男孩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头上戴着一顶虎头帽,虎头栩栩如生,看起来既俏皮又可爱。小男孩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雕像,小手不停地拍打着,口中欢快地喊着:“是爹爹!是爹爹的雕像!”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蓝色长衫的青年男子走了过来。他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眼中满是宠溺和温柔。他轻轻弯下腰,将小男孩抱起,让他能够更清楚地看到雕像的全貌。
“爹带你去吃好吃的,好不好?”青年男子轻声说道。
小男孩闻言,立刻高兴地拍起手来,他搂着父亲的脖子,小脸贴在他的脸颊上,咯咯地笑着。
在青年男子的身旁,站着一个异常漂亮出挑的女子。她身穿一件淡绿色的旗袍,身姿曼妙,气质优雅。她的眼睛笑得如同一轮弯月,闪烁着幸福的光芒,一脸幸福地看着父子二人。
这一家三口,正是苏正阳和他的妻子杨柒月,以及他们的儿子苏鸿安。此刻,他们手牵手,笑语盈盈,向着南边不远处的三江老街走去,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时光。
如今的三江市,早已不再是那个贫瘠落后的三江县。记得往昔,这里的官道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城内街道狭窄,两旁房屋低矮简陋。
仅仅几年的时间,三江市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宽阔的街道如同一条巨龙蜿蜒伸展,足以容纳四辆马车并排驰骋,不再显得拥挤和局促。路面上,整齐划一的青石板砖铺设得严丝合缝,平整而坚固,即便是马车疾驰而过,也几乎听不到什么声响。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商品吸引了众多行人的目光。五层以上的高楼更是屡见不鲜,它们巍峨耸立,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三江市的新气象。
街道上行人往来如织,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百姓们身着新衣,脸上洋溢着幸福且满足的笑容。他们或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说笑,或独自一人悠闲地逛街购物。从他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如今的日子过得非常不错,生活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此时,正值新春佳节之际,人们还没有从新年的喜悦中脱离出来。老街的上空,悬挂着一排又一排的红灯笼,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温暖而喜庆的光芒。这些红灯笼不仅为老街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也象征着三江市未来的繁荣与昌盛。
苏正阳带着妻儿,缓缓地走进位于三江市老街的一家牛肉面馆。他戴着墨镜,一身普通的布衣,刻意避开了平日里的华丽装扮,显然是不想被人认出。他扫了一眼面馆,只见店内面积虽然仅有二十多平米,但此刻已是座无虚席,人声鼎沸。
他走到柜台前,对着忙碌的老板开口道:“来三碗牛肉面,一个大碗,两个小碗。大碗的那个多放些辣椒。”老板头也不抬地应声道:“好嘞,马上就来。”
在柜台的另一侧,摆放着一张小矮桌,一位穿着藏蓝色长袍的说书先生正坐在那里,口沫横飞地讲述着他的故事。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吸引了众多食客的目光。
苏正阳找了一个靠角落的位置坐下,将妻儿安置好后,目光不禁被那位说书先生吸引。他听得入神,只见说书先生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书接上回!咱们的苏总统来到三江县后,面对杜家、马家鱼肉百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