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说完后,几人也听明白了意思,原来是为了出口国外。
李胜利这时问道:“孙所长,那我们要准备多少货呢?”
“越多越好,给工人们多开点加班工资,最好在两个月内拿出10万根天线。”
孙正国刚一讲完,周卫民作为分厂实际负责人,顿时被吓了一跳。
“什么?10万根天线?这个恐怕很难完成。”
“卫民,我知道以我们的生产力,暂时肯定不行,但你别忘了,咱旁边就是机械厂,可以让他们代加工,咱还可以继续招人。
总之,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两个月内,生产的成品越多越好,哪怕就是100万根,我也有信心消化掉。”
既然孙正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几人还能说什么呢?
那就努力干吧!
至于工人们会不会有意见?
别逗了,只要钱到位,哪怕24小时连轴转,都不会有人反对。
……
夜已深,红墙办公室里,还在亮着灯。
此时墙上的挂钟,已经指向了12点多,那位老人家还在工作。
生活秘书小王看到这一幕,无奈的摇了摇头。
因为这就是常态,他也没办法改变,唯一能做的是,就是准备一点简单的夜宵。
一碟花生米,一碟咸菜,外加一碗小米粥,就是为老人家准备的夜宵。
就这样,老人家还嫌铺张浪费,经常批评他们。
继续阅读
“老人家,先休息会,我为您准备了夜宵,吃完早点休息吧!”小王端着托盘走过来,轻言轻语的劝说着。
“哎~!时间还早嘛!你这么早过来干嘛?”老人出于本能,习惯性的说道。
不过小王已经端过来了,老人也不能拂了他的好意。
随即,他便放下笔,准备先吃完再说。
老人对于物质没有什么追求,哪怕是一碗普普通通的小米粥,他也吃的津津有味。
这时,小王突然想起来,下午余副主任带回来的酒,就随口问了一句,要不要喝两口,这样有助于睡眠。
“哪来的?”
老人放下碗,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满,因为他平时最讨厌这套。
这酒如果是公家的,他不会占这个便宜,如果是私人送的,那有涉及到原则问题。
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您别误会,这是研究所孙所长,托余副主任带回来的,说是自酿酒,有助于睡眠,孙所长说不值什么钱,想让您尝尝,您看……?”
听了小王的解释,老人的脸色才缓和了一些。
孙正国是自己看好的年轻人,又是自己酿的酒,这个他还真不好拒绝。
“算了算了,下不为例,你去拿过来我尝一下。”
“好的,我这就去拿。”小王乐滋滋的往屋外走去。
同时心想着,还是孙所长面子大,要是换个人,指不定又要挨批。
……
PS:真他妈邪了!这章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修改N遍,改的面目全非,大概意思就是那样,还望各位读者海涵。
有读者反映,说这酒这么好,怎么不给那些大佬送一些,这里解释一下。
这酒哪怕再好,但历史大事件不好改变,要不然可能会被封书,不知道能不能有什么好办法?
四合院回到五零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