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拷响”效应(3 / 4)

工部摸鱼郎 周一道人 2255 字 3个月前

,大江以北的南直隶略有耳闻,大江以南的人完全无感,摸鱼郎是啥?河里摸鱼为生的渔夫么?

这就是古代信息传播的局限,一个人出名只会在一个省或两个省,很难波及到其他省,除非是张自成这样的大枭雄。

古代信息传播的局限,不仅体现在摸鱼郎身上,也神奇体现在应天府小朝廷上。

信息的延迟与阻塞,加上应天府的人忙于争夺帝位,大臣无暇关注北面的情报,以及各种势力的变化,比如率领八万人浩浩荡荡南下的铁敢,小朝廷竟无人知晓,堪称奇葩!

不过最奇葩的事跟铁敢没关系,跟吴二桂有关系!

小朝廷获悉吴二桂和景奴联手打败张自成,大范围欢声雷动,群情振奋。官员们纷纷称赞吴二桂乃当世郭子仪、李光弼,恍惚间,大名重现当年中兴大唐的局面!

官员们认定”借虏平寇“乃奇策,妙计安天下!内阁一致同意派人北上联络吴二桂,允诺封其为蓟国公。

此时的应天府,刚刚结束混乱,凤阳总督马士英联络四位总兵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高杰,成功力压西林党,拥立福王朱由崧为监国。

西林党是被力压,而非镇压,在内阁依然有话语权。

但奇葩的是,对吴二桂”借虏平寇“一事,西林党和马士英派系神奇达成一致!

这两派在立谁为监国?谁做内阁首辅?争得不可开交,暗流涌动!对北方发生的事反而形成共识!

当然,说奇葩有调侃的意思。可让小朝廷两派政治集团做出误判的原因何在?信息情报少得可怜,没有意识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北上,是主因!

信息情报,国之大事!一个误判,国家陷入困境,不是开玩笑的!

做出误判,固然有蓟辽总督王永吉的原因,借虏平寇的策略是其提出,跟吴二桂没有半毛钱关系,毕竟蓟辽总督是吴二桂顶头上司。

王永吉于四月中旬,遣使联络景国,提出借兵剿贼,事成“裂地以酬”。

所以,谈判的消息与内容,南方小朝廷五月份获知,认为是妙计,没办法,权宜之计,先得剿灭张自成。

可小朝廷忽略情报的跟进与求证。为啥要求证?因为始作俑者王永吉消失了,他为啥消失?因为他后来明白这个策略很垃圾!提不提都是一回事!

何为”提不提都是一回事“?就是王永吉清楚,派不派使臣去谈借兵,景国都要出兵,不会因为没有报酬,就生气不出兵!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片石战役打响前几天,王永吉果断带着三十余骑跑路,谈判的过程,他发现小丑竟然是自己。

乱世之中,王永吉一介文官,没有军队,也控制不了吴二桂,上谈判桌的是枭雄,没有他的份。

大同军与景国根本不搭理他,直接跟吴二桂谈,什么借虏平寇策略,必要的时候给公众看看而已。

三大军事集团,谈判桌上讲的全是最现实的内容,未来什么”裂地以酬“皆很虚。要的是能拿在手上的利益,能拿到手的地盘,要的是能让自己的军队发展壮大!

王永吉跑路之后,回到老家观望,吴二桂若是成功,景国获利而退,他去南方小朝廷,定策之功非他莫属。

若是景国或大同军获胜,他良禽择木而栖。

......

六月十六日,王吒的南下大军,带着百姓,饥肠辘辘,满脸疲惫,终于进入南直隶,来到宿迁。

六月十四日之时,粮食报警,只能一天两顿喝粥。

两天喝粥,且吃不到肉,让王吒深刻体会乱世百姓的艰苦!也对自己一路的做法产生质疑。

慈不掌兵么?历史上有我这样带着十万人逃难的例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