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夫人没有卖关子,她前几天回城里住了几天,正好有人带着家里的孩子拜访,她一眼看中那两个姑娘。
“这两个姑娘不是一家的,一个姑娘是我看着长大的,是凌家的小闺女,这个姑娘性格温柔,管家女工都很厉害,今年十五,家里的叔伯都在外做官,她父亲也是秀才,在家伺候两位老人。”
周氏知道凌家,他们家在武安城很有名气,家里的孩子都有出息,家里也是和善人家,每年年底都会施粥两天。
周氏觉得自家算是高攀,不知道姑娘家愿不愿意。
“另外一家呢。”周氏想着家里的孩子多,都到了成亲的年纪。
“另外一家也是咱武安城的,不过从小跟着他爹在府城,她爹在府城做文书,也算是在衙门做事。这个姑娘每年都会回来过年,我也算是看着长大的,她娘我也认识,是最温柔贤惠的女子,她养出来的闺女错不了。”
周氏听得激动,两家姑娘条件都好,都是书香门第,应该能和孩子说的上话。
“姜老夫人,这两家姑娘都很优秀,家世也好,我们都是泥腿子出身,不知道姑娘家里会不会愿意。”周氏有些担心。
姜老夫人拍了拍周氏的手,“家的孩子都很有出息,你们家里也不穷,能供出这么多秀才的家族,人家不会在意这一时的差距。”
周氏还是忐忑,“姜老夫人,这两个姑娘我们家是很愿意的,这么好的条件如果能看上我们家,我们做梦都能笑醒。”
姜老夫人听着高兴,她给叶家介绍人,虽然不要回报,但让他们真心感激,还是很有成就感。
周氏一人不敢做主,要回家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姜老夫人也知道这个理,孩子的人生大事,他们慎重一点不过分。
周氏从姜老夫人那边出来,赶紧把脸上的喜意压一压,这事还没成,不能说出来败坏姑娘家的名声。
她路过叶老二家的时候,还叫上了沈氏。
叶老二没在家,一早就去了码头。今天叶老三要去趟武安城,叶辰奕马上要成亲了,他们已经开始采买东西。
叶老三和赵家商量好了,叶辰奕读书忙,时间不多,年前成亲,年后就让小两口一起去府城读书。
叶老二一早来接的叶老汉,这么冷的天,家里人不让叶老汉去码头。
叶老汉不同意,他很喜欢现在的活,每天都有很多人和他聊天,聊的还都是他感兴趣的话题。
叶老汉只负责辨认农具的实用性,具体谈生意有叶广,他一点压力都没有。
沈氏不知道周氏喊她有什么事,还是信任的跟着来了。
周氏没有打扰读书的几人,带着沈氏去了后院。
“娘,花生少吃点,这东西压饿,一会不想吃饭了。”周氏看着李氏面前已经有很多花生壳。
李氏听劝的放下手里的花生壳,“这么快就回来了,没有陪着姜老夫人多说会话。”
周氏坐在沙发上,“一会都坐不住,我太激动了,一路上回来都没披披风,走的我全身冒汗。”
沈氏也坐了才来,从旁边的壶里,自己倒了杯水,又给李氏加满,给周氏倒了一杯。
“大嫂遇到什么好事的,说出来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周氏喊沈氏过来,就是这个心思。
“姜老夫人要给家里的孩子保媒,我听了姑娘的信息,觉得适合咱家四郎和五郎。”
沈氏和李氏都着急了,催着周氏赶紧说说。
“我觉得适合四郎的姑娘是杨家的姑娘,那个姑娘今年十六岁,家里也是武安城的,她从小跟着家里人在府城长大,她爹在府城衙门里做文书,也是书香世家的姑娘。”
沈氏光听条件就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