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目光炽热灼灼,隐隐透露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然。
海宝儿闻此言语,内心波澜起伏,深知此次“青武际会”意义非凡,牵涉甚广。
姜璇玑能当面提出这个要求,便是认定海宝儿不是武人这一点。虽然他身负“太子少傅”这一头衔,可归根到底只是一外邦人士罢了。
海宝儿略加思忖,最终朗声答道:“公主放心,理性如此。即使参赛,我也只会代表海花与东莱二岛行事。”
说到“青武际会”,其实是指每逢正旦朝会过后,武朝和青羌两国间举办的一场令人惊叹、举世瞩目的巅峰对决赛事。
追溯往昔,这“青武际会”的起源能追溯到一百年前。彼时武朝与青羌之间,还没有诸如“肴山之战”的恩怨纠葛,两国朝廷皆会毫不吝啬地拿出巨额财资,用作一决胜负的赌注。这些财资,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代表着两国二十岁以下,文武英杰的实力与勇气的体现。
以前,两国间曾历经无数次较量,双方皆展现出了超凡的实力,各有胜负战绩。
可自十五年前的肴山一战后,“青武际会”便一度停办。而现今,青羌公主姜璇玑复率领使团而至,奏请武皇且获允后,再度重启了这场盛事。届到那时,势必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引发无数的关注与期待。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外,姜璇玑身为此次“青武际会”青羌方面的最高代表,肩负着千斤重担,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与懈怠。她相信,只要海宝儿不参加,那么她带来的学士们,皆是博学多才,能文能武,不仅能下笔如有神,还能拔剑战群豪。而年轻一辈的武者们,更是英姿飒爽,意气风发,身手矫健,有着万夫不当之勇。
离开四夷馆,海宝儿与三皇子武承涣便欲再度奔赴皇宫复命。方才踏上街道,还未站稳脚跟,便遭遇一群情绪激动的儒生,他们如潮水般将二人重重围住。
这群儒生身着宽袍大袖衫,衫上繁绣着各式纹样,腰束玄色宽带,头戴纶巾,显得飘逸而洒脱。他们的衣着虽不华丽,却古朴雅致,没有半分尘垢。
再细观这群儒生,有的人手持一柄折扇,扇面上或绘有丹青妙笔,或题写锦绣词章,轻轻挥动间,更增几许风流韵味。他们的步履沉凝,神情激愤,将海宝儿与三皇子武承涣紧紧围困,毫无缝隙。
此刻,他们正气浩然,言辞锐利地斥责起海宝儿,怒斥他与青羌公主姜璇玑相互勾结,出卖了武朝的重大利益。
海宝儿和三皇子武承涣一时间被这群儒生的指责得晕头转向,如堕五里雾中。他们全然不知这些儒生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为何会对海宝儿如此憎恨。
“他们皆是国子学的国子生!”三皇子武承涣将海宝儿护于身后,轻声提醒,眼中亦掠过一丝忧虑。继而,他深吸一口气,面绽微笑,朝着国子生们高声说道:“诸位国子生,本殿与海少傅初至此处,尚不明晓究竟发生了何事,还望诸位先平息这雷霆之怒,与我们讲讲到底缘何如此?”
海宝儿于三皇子武承涣的庇护下,稳了稳心神,心中暗自筹谋该如何化解这场猝不及防的危机。他深切知晓国子生们皆饱读诗书和血气方刚,万不可轻率地与他们抗衡,务须维持冷静,以礼相待。
说到国子学,乃是武王朝教育管理的核心要地,亦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至高学府,地位尊崇。这里专门负责教授国子生,以传承经典文化、培养治国理政的卓越人才为己任。国子学的设立,承载着武王朝对贵胄子弟和官宦子弟的殷切期望,希冀他们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国子生通常经遴拔或举荐,方能入国子学修习。他们在此接受系统的教导,研习学识。他们于武王朝具一定的特殊地位,有很大机会借由学习与考校,踏入仕途,成为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