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战场上分出胜负,我们多久时间能知结果?”
“我们的斥候需要至少二十天时间才能知道。”
“二十天时间?怎么那么久?”
“从沛国到庐江,路程约千里,斥候虽有快马,但需过淮水,斥候只能将马藏于淮水南岸,托人照顾,半程骑马,这速度自然慢很多。”
刘敬陷入了沉思,淮水宽约一到两里路,这时代的造桥技术水平不高,没办法修这么宽的桥,唯有渡口有浮桥能过,但浮桥又归袁术控制。如果以百姓摆渡的船只过河,却未必能载马。
刘敬清醒地认识到消息的重要性,有心建一支专门刺探并传输消息的军队,只是如今他还没有具体的想法。
“太守,你在想什么?”刘晔看到刘敬有些失神,便喊了一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刘敬摇摇头:“淮水上没有能载马的船吗?”
刘晔摇了摇头:“没有,我便是寿春人,过河要么走浮桥,要么坐摆渡的船只,如今战时,浮桥必被袁术控制,摆渡的船只较小,若渡马的话,马匹会受惊。淮水不比长江,唯有长江才会有能载马的船只。”
这年代的长江下水宽度要比21世纪宽很多,一般都有五里左右,甚至部分水域有十几里宽,建桥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过江,只能坐船,这就造就了长江沿岸造船行业发达。然而,淮水和长江不相通,长江上的大船没办法驶进淮水。
“好吧!那就先这样,密切关注战场情况,若是战场形势变化,需及时回报。”
“对了,太守,淮南旱灾将至,若我们需引百姓跑向庐江,最好的办法是派人去淮南,鼓动淮南百姓而来,另外还需确定一条百姓来庐江的线路,沿路保障吃喝。庐江方面,也需提前建造房屋,开垦荒地。”
“总之,做好准备,我等才不会慌乱。如没有提前准备,届时应接不暇,反而不妙,万一淮南百姓往徐州方向跑,或渡过淮水往汝南方向跑,岂不误了太守的大计?”
刘敬想了想:“子敬说得对,既然打算把百姓收拢过来,自然要提前做好安置百姓的准备,需知淮南有数十万人,随随便便引个十万百姓,都够我们受的了。”
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