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可文章何尝又不可以杀人。有人用笔如剑,击破了社会的黑暗,给沉睡中的黎民,送来了曙光,斩断了昏暗的时代。可也有人操控文章这把刀,不断的大兴杀伐,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文人大夫,最根本的手段并不是对社会,对朝堂有着极为清晰的见解,对于科举选出来的官僚,最根本的全在于写的一手好青词。
发展到明朝,开明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文官们的多才多艺。更也使得,大明朝的历代辅政大臣全都是才华卓越之辈,一手好文章,成为了他们驳倒他人,攻击他们的锋利宝剑。不管是武宗时期的杨廷和,还是嘉靖时期的张璁,严嵩,高拱,李春芳……大明朝的首辅们,把官场的潜规则,自己的意见博识全都浓缩在一篇篇文章之中,通过这一篇篇文章,来达到自己那不可告人的目的。
没有通讯方式的年代,一篇好文章往往是自己能够更快被世人所熟悉的关键手段。
昔年大礼议事件中,彼时还是一名刚刚踏上官场的新科进士,四十五岁的张璁便是凭借着一篇锦绣文章,驳倒了权倾朝野的杨廷和,为自己驳来了功名利禄,仅仅数年时间便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朝的内阁首辅。
可文无第二,武无第一。大明朝文人大夫无数,究竟谁是最好的写手,谁是大明朝的大笔杆子,这一切犹未可知。
可谁是大明朝第一写手集团,谁是大明朝政策的鼓噪手,那毫无疑问,只有现在已经逐渐消失了的东林党。
宋朝首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盘踞于江南地区的文人集团便迎来了新的政治契机。在南宋之后南方的文人便迎来了新的发展。北方多年战乱,人才凋敝,这也使得在新朝建立之后,想要治理国家就只能依靠南方文人。
人最大的惰性便是贪婪。南方的文人在掌握权利之后,为了把持权利,拼了命的对北方的士族进行不断的打击,其中最为着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南北榜案。
东林党不在,可东林党的精神还在。东林党只不过是南方文人利益集团的一个笼统称呼。没了东林党,南方还会有西林党,北林党。
而在这些南方士大夫利益的不断延续之下,东林党过后还有“小东林”,“嗣东林”的复社。
大明崇祯二年,在苏州尹山张溥,张采,合并江南几十个社团,以自己的文社为基础成立了有超过两千名青壮年的文人利益集团。这些人饱含政治理想,满怀政治热情,在政治理论,朝堂看法上和当年的东林党如出一辙。更重要的是,这一群大部分还只是生员,学习的年轻人为了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还真真切切的参加到了政治斗争当中。
一篇锦绣文章,可以是杀敌的利刃,也可以是杀已的利刃。
苏州府尹山湖畔,在江南大学成立之后,不甘心的江南文人还是选择了对抗朝廷,来到这里偷偷的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
一间昏暗的书屋之中,一名年轻人挥毫泼墨,热情洋溢的正在热切的书写着: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至止二十有二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
不说时,饱含着热情的年轻人面前,一篇锦绣文章,跃然出现在纸张之上,生动的表现了可歌可泣的故事,表现了每一个主角那强烈的精神。
“可歌可泣,可悲哉!”
看着这凝聚出自己一身才华锦绣的文章,年轻士子不由得对自己感到深深的钦佩,不由得高高饮起一壶浊酒,装若疯癫的呼喊道。
“好!好!好!西铭先生这篇文章果然不同凡响!我相信这篇文章放出来,咱们苏州城无数的士人举子,生员读书人一定会被五位大人士事迹所感染!我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争先恐后的学习五位先生!”
“是啊!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