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宪坐在虞翻对面,耷拉着眼皮,慢条斯理的吃着瓜果。全柔很会享受,句章这地方常年不结冰,全柔就将瓜果浸在井水里,入口香甜而微凉,正是消暑佳品。
虞翻翻看着东部都尉的计簿,看完之后,将计簿合上,沉默了半刻,眼皮一抬,扫了盛宪一眼。“盛孝章,你如果没什么事就先走吧,我还有很多事在处理,没时间陪你闲坐。”
盛宪放下手中的瓜果,慢条斯理的伸出双手,有侍者过来,一个端盆等着,一人舀水浇在盛宪手上,盛宪净了手,又接过布巾,擦去手上的水渍,起身站起,整理了一下衣褶。“既然仲翔这么忙,那我还是和孙将军去谈吧。”一边说,一边向门口走去。
虞翻重新低下头,淡淡地说了一句。“孙将军正筹备豫章战事,没时间处理吴会庶务,这些事暂时由我全权处理。”
盛宪已经走到阶前,一只脚抬起悬空,正准备下台阶。听到虞翻这句话,下意识的停住了。身体由于惯性晃了晃,险些栽下去。他勉强稳住身体,回头看着虞翻。虞翻低着头,奋笔急书,没有搭理他的意思。盛宪想了想,又走回虞翻面前,弯下腰。
“吴会的事,你全权处理?”
“是的。”
盛宪的眼角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一下。虞翻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背后的含义太丰富了。虞翻被孙策付以重任,全权处理吴会的所有事务,这是什么意思?至少有两层含义首先自然是对会稽人的重视。虞翻可是会稽人,孙策重用他,就是对会稽人的重视,比吴郡人犹胜一筹;其次是孙策对实务的重视。虞翻学问虽好,却不是皓首穷经的书生,他致力于通经致用,否则也不会练就一身武艺。
盛宪意识到,自己虽然才五十多岁,但他已经老了,孙策好用青壮辈,手下全是一些二十上下,最多三十左右的青壮年,身边还培养着一些十几岁的少年。这也难怪,他自己就是少年,当然和四五十岁的人谈不来。自己如果还抱着等孙策来请教的念头,最后肯定是一场空。
盛宪叹了一口气。自己也算是会稽名士了,如今却要向虞翻一个后辈低头,这什么世道啊。可是不低头也不行啊,孙策根本不想见他,而他想做的事又不能再耽搁下去。
“仲翔,这件事是这样的……”
盛宪耐着性子,将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虞翻静静地听着,直到盛宪说完,他才伸手示意盛宪重新入座。盛宪很尴尬,他刚才可是站着向虞翻汇报,和一个下属没什么区别。
“孝章兄是我会稽名士,成名多年,何必着意于启蒙这样的小事?”
“仲翔此言差矣,启蒙怎么是小事呢?教化百姓,这是我辈应尽之责。夫子云,有教无类……”
虞翻抬起手,向下压了压,打断了盛宪的啰嗦。“我并没有说启蒙不必要,但那些只是普通读书人都可以担任的事,你这样的前辈名士应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不必浪费时间在这些细务上。你可以参与编写教材,亲自教书就不必了。”
见虞翻同意自己参与编写教材,盛宪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大半,又问道“那仲翔有什么好的建议?”
“你写了《文武论》,反响甚好,可以再写《义利论》、《虚实论》嘛,但凡是有争议的题目,你都可以考虑写文章。孝章兄学问好,文采风流,又有人生仕宦的经验,正是做这些题目的时候。将来结集,流布天下,也是一桩盛事。”
盛宪心动,沉吟不语。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没有立功的可能性,能否立德也在两可之间,可以考虑的只有立言,《文武论》风靡吴会便是证明。从他个人来说,按照这个路子往下走,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他知道陆康等人正在做一件大事,他这些文章的份量未必够,而且他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他想集结会稽学者,与吴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