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番薯粉倒入大水缸中,加入适当的水,几人一起锤揉。
这其中还有多番讲究,比如需要几人用力均匀,锤揉速度不可过慢等等。
同时架一口大锅,将水放满烧开。
待加了水的番薯粉经过长时间的锤揉,揉成粘稠的面团状,便将它们装进那特制的大漏瓢中。
漏瓢用法便是将其把柄绑在手腕上,在装入分团之后,便用另一只手在漏瓢上敲打,那‘面糊’便会源源不断地从漏瓢底下漏进下面的锅中,形成丝状。
当一瓢快要漏完时,需要帮手将下一团‘面团’放入漏瓢,让它连续不断地漏出。
那源源不断的‘面糊’漏入滚烫的滚水之后,便会定型成丝状,便是粉条。
待滚水将粉条汤熟,将其从大锅中捞出,放入清水过凉,便可将其晾晒到竹竿上去。
当然,不管是揉团,还是敲打漏瓢、晾晒粉条,都需不少技巧,这便要他们不断地去熟练。
薛家众人显然没有那个时间长时间折腾这些东西,之前之所以花时间进去折腾,自然便是为了试做一番。
既然已经试做成功,接下去自然便要请一班手脚麻利的妇人,以及有足够体力又手巧的青壮年男子,将他们教会。
这几万斤的番薯正好拿来给众人练手。
等他们制作熟练顺利出师之后,他们便是薛家处理番薯的第一批师傅,以后便要为薛家一批批地带出大量的徒弟。
这样的师傅便是手艺人了,薛家可是在他们身上投入不少精力的,自然不能与普通雇工相比,便是薛家长期聘请的对象。
除了熟练使用工具,以及学会这些番薯成品的制作方法之外,薛家还得大批量制作这些工具。
制作工具自然便由薛玉河这个手艺人来管理。
对于这事儿,薛家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了。
薛家所需的工具拢拢总总地算起来也不少,有铜制、铁制、木质的,品类也是极多,所需的量也大。
单靠薛玉河一人定然不行,而且他也就会做些木工活,或是制些竹制品,这铜铁之类的,别说他会不会做了,就是会,他也没资格做,且一个人的精力也有限。
这得要找有官方许可的店家来批量定制。
薛家将来要处理的番薯何其之多,别的不说,单就这工具,要做出足够数量的,所费的银两怕也不是个小数目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