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份,天气已经转凉,薛家原来搭建的棚子已经不适合人们在这个季节居住。
而番薯山周围村子的百姓家里,也住不下十几万人,所以原来的棚子必须要进行改造,别的先不说,至少得适合人们在冬季居住。
不然,就算招到劳力,也无法安排他们的饭食住宿问题。
可要改造成能住得下十多万人的住所,哪怕自家木材,哪怕建得再简陋,没个几十万两银子都不够。
因此,薛家大部分银子,甚至是从郑家提前拿到的定金,也都投到这上面去了。
可即使如此,这银子也不够付,还欠着不少呢。
比如石材商、砖瓦商等物料商,薛家那是欠满了。
好在对这些商人而言,薛家怎么说也是大主顾,而且如今也是家大业大的,不怕他们还不出来,也愿意让他们分期付银子。
那人工费也欠着不少,即使是已经完成的项目,薛家也是隔一段日子才与他们结一次,理由么自然是这个数额太庞大,需要一定时间结算。
别看薛家动辄十几万地招人干活,啥都搞得红红火火的,其实背后欠了一屁股债。
番薯梗虽然有七万两千两银子的收入,但之前已经跟郑林楚拿了不少定金,就算交齐货,也收不了多少银子。
这么点银子,把之前欠的人工费结一部分,物料费还一部分,再留一部分结下一期的都还不够,还得靠猎队以及果园,甚至是池塘的收入找补,这钱投进去,当真是水漂都打不响。
可即使如此,商人们还好说,他们的眼光较之普通百姓要长远些,知道薛家发家不就,需要周转。
但百姓们就不好说了,他们看重的更多地是眼前的利益,辛辛苦苦做工换来的工钱若是拖得久了,人心多少会有些浮动。
如今有了这么一大笔银子,总算可以把欠的银子先还了。
拿到银子当晚,在众人激动于这笔银子的时候,江芊月便与薛琳静几姐妹大致商量了一番,决定把之前欠的债都请了。
百姓们的人工费,主要是之前挖种番薯,以及采摘晒制番薯梗的费用。
而商人们,自然就是各种物料钱。
为啥商人们的钱也要急着还呢?
因为欠他们的银子都是带息的,不然还真以为那些商人都是善人?
而且,这些费用越早结算,账也越好做,账目堆积的多了,越往后就越麻烦。
尤其是百姓们,他们都不识字,而工钱又不是按月算,而是按做工的工时,或是所做的任务量结算。
额稍微大些,他们就容易算不拎清,到时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有钱当然是有一笔算一笔更好。
其实这账,薛琳静早就做好了,就等银子到位呢。
两者加起来,说多其实也不多,也就四万余两银子。
只是在家里缺钱时,它就是一大笔银子。
挖种番薯的,一共两万六千余两。文新学堂
采摘晒制番薯梗的,一万四千余两。
当然,两者都包括吃食、租金、碳火等费用。
这就是之前欠下还未结的。
接下来马上就又有了,洗番薯、烘制番薯渣,估摸着也就两日的功夫,做完也得付钱。
按照薛琳静的预估,洗番薯的人工费至少得三万两银子,烘制番薯渣至少要六千两,这还单纯是人工费。
不过这两者处理完,给郑家交货之后,也能拿到一笔钱。
只是这银子也是收不到多少,还是得在这笔巨款中暂借一部分。
番薯粉,郑林楚以十斤三十三文的价钱收,并且洗剩下的番薯渣也属于她,这是之前说好的。
而番薯渣干,因为番薯渣属于她,薛家就只能收加工费,二十斤番薯渣干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