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中了安宁的下怀,要不然要是叶斯维奇非得在退兵前拼一场的话,安宁这边就危险了,毕竟等到真打起来的时候,疑兵之计就没用了,幸好叶斯维奇考虑得比较多。
安宁这边顺利将敌人的垫后军队包了饺子,一个都没跑。一切落定后董大成才进了城,大家也知道了原来所谓的援军加起来也只有1500人,还没城里守城的将士多呢。
安宁以1500人打败了蛮国军队10万人的事在城中流传开来,她在平安城的威望达到了最高。与此同时,让军队见血的目的也达到了,而且是个不错的答卷。
还有个更好的消息就是王大威还是忠于大平的,这也让安宁松了口气。
本来,安宁还在担心倘若王大威有别的心思,这样即使自己最终能拿下平安州,那也是惨胜,好在经过交谈发现王大威的确是忠君报国的。
安宁跟王大威说了大平目前的情况,王大威毫不犹豫就认了安宁为主。不提安宁雪中送炭,救了自己家人,就说安宁能以少胜多,王大威就觉得安宁最终一定会赢。
平安州的将士以及百姓就更不用提了,恨不得将安宁供起来。只有那些乡绅们暗暗想着女子领军不合礼数之类的话,但一是安宁有先皇遗命,二是他们也不敢明说,怕跟钱老爷似的被砍了脑袋。
平安州就这样万众归心,但王大威这个位置不能动,他担负的是守护大平南边门户的使命,为了防止蛮国再来,王大威还得守在这。
可安宁身边真的没人可用,她本来的目的一是收复平安州,二就是王大威了,如今没人能代替王大威,安宁只能放弃第二个目的了。
安宁在平安城颁布了农业、军队方面的政策后就带人离开了,平安州军事全权托付给王大威,行政方面安宁点了一个当地的读书人暂代巡抚,原来的巡抚不思守城被砍了脑袋。
跟高宁接壤的还有好几省之地,安宁决定回去先发道旨意,能从最好,不从就等以后自己兵强马壮了再去收复。
还有跟自己隔着一个省,在北城举起大旗的鲁王,在江南登基的建平帝,总有一天也得收回来,不过这个可以慢慢来,毕竟现在还是一家人。
安宁带着人又回到了高宁,大家已经得到了捷报,脸上都带着喜气,安宁以1500人对10万人的事也传扬开来。王大威的家人也接到了王大威拖安宁带的家书。
安宁按照规定给将士们轮功行赏,百户长,千户长都有了,有的从暂代正式转正,有的功劳不多,被别人挤了下去,不过不管怎么说,大家都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好处。吴沣那边的征兵行动也更顺利了。
这时候奉命来刺探情况的书生也正式拜见安宁。
书生名叫苟新,据说祖上曾是卫国名将,官至太子太傅,被封为东平郡公。苟新一向以祖宗为榜样,希望能报效国家,一展所长。
苟新道“公主,高宁有一山寨,寨主仰慕公主威名,想要投效公主,为大平尽一份力。”
安宁激动道“欢迎,在这时候还愿意忠于大平的都是忠义之士,快让他们来,本宫已经忍不住想见他们了。”
随后,安宁又友善对待苟新,对他大加封赏。
因为高宁的官吏都满员了,安宁愧疚道“我得先生如鱼的水,只是高宁的官员已经安排满了,只能委屈先生现在本宫身边做个军师了。”
苟新很满意这个位置,高宁的官位算什么,只有待在公主身边自己才能一展所长。
苟新立刻就回去告诉大胡子寨主,公主非常欢迎他们加入。
大胡子寨主也不含糊,领着几百人就投了安宁。安宁又得了一份力量,而且山寨的人不同于刚招来的新兵,他们是土匪,跟官府都干过,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
虽然按理来说,土匪是需要被剿除的存在,但土匪有报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