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地区由于长期受战争影响,民风剽悍,对于内地传来的一些政策和文化存在抵触情绪。叶凛推行农业和商业政策时,部分边疆百姓认为这是内地对边疆的变相控制,一些当地的部落首领也担心自身的权力会被削弱,于是暗中煽动百姓抵制。叶凛深知这是因为缺乏沟通和信任导致的,他决定亲自走访各个部落,与部落首领和百姓坦诚交流。
他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和详细的政策解读手册,每到一处,便耐心地向部落首领解释这些政策将如何让边疆百姓受益。他展示了内地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承诺会派遣经验丰富的农夫来指导边疆的耕种,并且保证商业发展会为边疆带来更多的财富和物资。同时,他还与部落首领商讨如何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尊重当地的习俗和传统权力结构,给予部落一定的自治权。
叶萱在边疆的文化教育推广也遭遇重重困难。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许多边疆百姓听不懂中原的语言,而中原的先生们也难以理解边疆的文化内涵,这使得教学工作难以开展。叶萱开始组织学者和当地的智者共同编纂双语教材,将中原文化和边疆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用两种语言进行对照解释。她还培养了一批既懂中原文化又熟悉边疆文化的年轻学子,让他们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深入到各个村落进行教学。
叶翰这边,虽然编写的关于边疆的书籍在内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在边疆的发行却受到限制。因为当地缺乏完善的印刷和发行体系,而且部分内容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解读,引发了一些误解。叶翰决定在边疆建立小型的印刷工坊,雇佣当地的百姓进行印刷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书籍的印刷质量和发行数量,还能为边疆百姓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他对书籍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增加了更多由边疆百姓提供的一手资料,让书籍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
经过叶家子弟们多年的努力,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融合逐渐有了起色。边疆的农业生产因为引入了内地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大片荒地被开垦成肥沃的农田,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商业贸易也日益繁荣,边疆的特色产品如骏马、皮毛、珠宝等通过商路运往内地,内地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也源源不断地进入边疆。文化交流更是硕果累累,边疆的歌舞、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内地广受欢迎,中原的诗词、书法等文化也在边疆生根发芽。
然而,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商业的繁荣,贫富差距开始拉大,京城和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贫困人口。叶家子弟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叶凛提出建立福利制度,对贫困人口进行救济和扶持。他建议朝廷从商业税收中拨出一部分款项,设立专门的福利机构,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食物、住所和医疗救助。
叶萱则关注到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她发现很多贫困人口并非没有劳动能力,而是缺乏就业机会。于是她倡导在城市中发展一些适合贫困人口的小型手工业,如编织、制陶等。她向朝廷请求给予这些小型手工业者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创业,并组织一些有经验的工匠对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
叶翰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为贫困家庭的子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他提议在城市中设立免费的义塾,专门招收贫困子弟。这些义塾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还将开设一些实用的职业技能课程,如算账、书写契约等,以便这些子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叶家的这些提议再次在朝廷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虽然有部分官员担心这些举措会加重朝廷的财政负担,但更多的人看到了叶家提议背后对于稳定社会、促进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经过一番权衡,朝廷最终决定逐步试点推行叶家的这些建议。
叶家子弟们又开始为解决贫困问题忙碌起来